浅谈高考化学总复习方法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仔细研读《高考说明》及《说明的说明》的要求,记住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为此我谈点我的粗浅看法:
一、双基知识,重在理解
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
应该了解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一般说,高考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结合起来进行的。
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能力,而且常常是考查了几种能力。
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考生应该全面复习知识,不要遗漏。
这一点对我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校是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双基知识掌握的很不牢固。
化学共二百多个知识点,复习时各知识点必须逐一落实,对所有知识点归类、穿线、拓展,并能够根据这些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果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
学好化学双基,必须做到两点:(1)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
也就是“懂”,很多同学认为这就是理解,其实不然。
如果学习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么结果必定是;听起来都懂,做起来都不会。
因为这些知识没有经过思考,并没有内化。
要使其内化还必须做到;(2)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
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
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为人们生活生产服务的的自然科学;STS即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lety)教育是二十世纪世界教育改革大潮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也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化学教学改革新的发展趋势。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化学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
因此化学高考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也是必然。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多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化学的方法发现问题,用化学的思维去思考分析这些问题,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并提高自己的化学敏锐程度。
1、环境污染:重在倡导全社会的人都重视起来,从学生做起,人人都来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通过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展现给全社会。
这类题范围广,且题型多变,但它们的中心仍然是我们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信息量相对较多。
需要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内容,而且尽可能的设计这方面的问题;2、科技前沿:诺贝尔化学奖仍然是考试的一个热点,但信息量足够,解起来容易,目的是让我们重视这些伟大的发现,激发我们探索自然的激情。
高新技术及其医用化学知识将会很好的考下去,因为它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的太紧密了,但题目的中心知识还是烃及其衍生物,需要我们对这方面要引起重视;3、生命化学:生命化学知识是常考的一个热点,也是真正体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应该是价值的一个真实体现,也是生物和化学很好的综合的一个地方,应该高度重视;4、化学史:人们对这些东西探讨的兴趣日趋减弱,但也不可不重视;5、联系实际的热点问题:纳米材料中的化学问题;三聚氰胺,“皮革奶”等问题也应该顺理成章的走进我们的化学世界中来。
三、经常联想,善于总结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
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
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
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
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
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
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实验,培养能力
面对理科综合中化学试题数量减少而实验题目增加的趋势,我们应该适当调整化学教学内容。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还学生于自然,还化学于实验,让我们的学生在实验中探索自然的奥妙,探索化学学科的精髓。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操作、分析、推理、设计实验能力),并通过实验获得知识、获得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这一切都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东西。
1、实验基础:很多时候我们也盲目的去操作实验或指导学生操作实验,但对实
验的基础知识,我们本身掌握的如何呢?甚至某些简单的实验仪器的常规使用方面我们也知之甚少,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化学的真正特点体现出来——那就是化学脱离了实验!所以,我感觉在进行化学实验复习时,很有必要把化学实验仪器重新搬进课堂,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最好能够开放化学实验室;2、实验技能:化学实验考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绝对不会考查教材中的原实验。
但是仔细品味又会发现:所考查的内容又在我们所学所预料之中,但得分率很低。
究其原因:我们的学生缺乏这种技能,我们对实验拓展的不够;
3、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一定是化学测试发展的方向,但近几年不会单纯的命题来进行考查,在化学竞赛中出现的机会多一些。
如果在高考中出现,那么它们的信息量肯定会很多,只要读懂信息,这类题目会变得很简单。
但要注意:实验设计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很有好处。
具体的措施:
(1)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做实验。
(2)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进行全面的剖析。
(3)实验题难度不会太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已有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把各知识点在实验中进行有机的结合,即巩固基础知识又培养实验技能。
五、综合创新,自我更新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去年的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
去年的化学高考试题的设计背景新、信息广,加强了对学生自我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与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能力的考核,使学生的平时化学学习状态与默会知识通过高考得以展现。
如果一个学生平时的化学学习是积极的、自主的,那么他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就会是一流的;反之,被动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也必定带来被动的结果。
因此,平时的化学学习应加强独立思考、细心钻研,这样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本领,在高考与生活中游刃有余。
六、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还要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相干,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有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
在高三学年,学生有了比高一、高二时更强的理解能力,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旦指导他们再领悟掌握了方法,就能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复习效果会有突飞猛进的进展。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
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收敛、精炼、放大、升华、迁移,利用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相信2011年6月,定是我们大丰收的季节!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