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3.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心脏抑制,禁用于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者
其他
腺苷
……
……
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低血压,心力衰竭、哮喘,长期应用对脂质代谢和糖代谢有不良影响,停药有反跳现象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显著延长心房肌、蒲肯野纤维有效不应期,主要用于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间质性肺炎或纤维化
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分类
代表药物
作用特点
主要不良反应









Ⅰa类
奎尼丁
适度阻滞,降低自律性,对心房肌作用更明显,减慢传导,可用于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腹泻,金鸡纳反应,心脏毒性较严重,可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
普鲁卡因胺
低血压、传导减慢,幻觉、精神失常,变态反应
Ⅰb类
利多卡因
轻度阻滞,降低蒲肯野纤维自律性,主要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肝功能不良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明显,二、三度传导阻滞者禁用
苯妥英钠
低血压、心动过缓,中枢不良反应严重可呼吸抑制,致畸作用
Ⅰc类
普罗帕酮
高度阻滞,宜限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导致心律失常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普萘洛尔
降低窦房结、心房传导系统及蒲肯野纤维自律性,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尤适用于情绪激动、运动引起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引起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