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地质学习题分解

构造地质学习题分解

0、绪论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地质构造在空间中的基本形态、组合型式和分布规律;在时间上的形成次序、演化过程和发展历史;岩层和岩体的岩石力学性质、地质构造的成因机制。

研究地质构造,要强调以大自然为实验室,投身于实践,充分观察和收集现存的地质构造痕迹,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再到实践中去验证,修正错误的认识,这种方法称为“将今论古”(“反序法”)。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传统的地质测量。

一、分析地质构造的力学基础⒈名词解释附加内力——应力状态——线应变——主应力——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剪裂角——递进变形——⒉填空两力作用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向,称为()。

两力作用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背,称为()。

两力作用非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称为()。

在构造地质学中对力的正负的规定:压力为();张力为();顺时针剪切力为(),逆时针剪切力为()。

外力是指岩石受到外界所施加的力,外力可分为()和()。

内力是指同一岩石内部每个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内力可分为()和()。

蠕变是指在(_)的情况下,变形随着(__)而增大的现象。

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__)和(__)三个阶段。

当围压增大时岩石强度(__),当温度升高时则岩石的(__)增强。

变形物体内只有一个方向的应力作用,即(__),而(),这样的变形物体就是处于(_)应力状态。

岩石发生剪裂时,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轴的夹角是(__)。

(__)、(__)变形,属于非均匀变形。

蠕变是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时间缓慢增加的现象,松驰是指应变保持不变而()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⒊选择题1、当岩石的应变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作:()A、屈服B、蠕变C、松驰1、当作用于岩石的应力保持长期不变,岩石的应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的现象,称作:()A、屈服B、蠕变C、松驰2、蠕变时岩石中()。

A、应力、应变均不变B、应变不变,应力减小C、应力不变,应变增加3、单向应力状态时,和主应力斜交的所有截面上。

()A、剪应力最大B、只有正应力C、有剪应力和正应力4、共轭剪裂面的交线,相当于应力轴。

()A、σ1B、σ2C、σ35、同一岩石的抗压强度一般()抗剪强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6、岩石的内摩擦角大时,则岩石剪裂角就()。

A、大B、小C、不变7、在同一变形条件下、脆性岩石的共轭剪裂角比塑性岩石的共轭剪裂角()。

A、大B、小C、相等8、递进变形过程中,在非常微小瞬间发生微量应变是()A、无限小应变B:有限应变C:增量应变⒋是非判断题()附加内力反对外力作用,阻止岩石继续变形,力图使岩石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大小。

()变形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最大压应力的方向。

()实际被剪裂的一对共轭剪裂面所夹的角,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小于90°的。

()实际被剪裂的一对共轭剪裂面所夹的角,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等于90°的。

()变形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最大压应力的方向。

()弯曲变形是一种不均匀的变形。

()弯曲变形也是一种均匀的变形。

()拉伸、压缩和剪切三种变形都属于均匀变形。

()剪切变形不是均匀变形。

()应力椭球体的最长轴即代表最大主应力轴,应变椭球体的长轴应与张节理走向一致。

()岩石在围压升高时,强度反而降低,导致它不易脆裂变形。

()在漫长的岩石变形过程中,应变在不断增大,说明其应力也一定是增大。

()蠕变是指应力缓慢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

()单轴应力状态中在垂直作用力的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

作用在岩石内部任一截面上的单位面积内的内力(附加内力),称为该截面上的()。

与作用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作用在该截面上的();与作用截面平行的应力,称为作用在该截面上的()。

不垂直外力,但垂直截面的应力称为( )。

不垂直外力,但平行截面之力称为( )。

某一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时的正应力称为()。

当三对主应力值相等时,物体只发生(),而不发生();当三对主应力值不相等时,物体形状会();在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力中,一个主应力不为零,其余两个均为零时,称为()应力状态。

当受力岩石内部存在(、、)等缺陷时易形成应力()。

某个地质体(物体)内部各点的瞬时应力状态所组成的空间(在三维空间上的组成的总体),称为()。

岩石变形的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即()和()。

岩石受力变形的程度称为()。

岩石有五种变形方式,即、、、、。

⒌简答题1、简述岩石受力变形的三个阶段。

2、岩石的力学性质,概括起来包括哪几种?3、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的因素。

它们如何影响岩石的变形?二、岩层及其产状和地层接触关系⒈名词解释岩层厚度——层理——递变层理——岩层露头线——原生构造——⒉填空当岩层厚度不变,岩层倾角也不变,而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地面坡度越陡,则岩层露头宽度也越();1:50000比例尺要()于1:25000的比例尺。

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__)、(__)两种基本类型。

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__)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__)构造。

不整合可分为(_)和(__)两种基本类型。

影响地质图上岩层露头宽度的因素有岩层厚度、(__)和(_)。

确定不整合的时代一般是以不整合面以下最新地层时代为其(___);以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为其(__)。

水平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__)和(__)。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

⒊选择题1、垂直于地层走向所测得的倾角()A、最大B、最小C、不大不小等于45°2、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式()。

α-真倾角β-视倾角ω-岩层倾向与剖面夹角A、tgβ=tgα·cosωB、sinβ=sinα·cosωC、cosβ=cosα·tgω3、当岩层厚度和倾角不变而岩层倾向和坡向相同时,倾角与坡角越接近,露头宽度()A、越小B、越大C、不变化4、在斜交岩层走向的剖面上量到的铅直厚度,比垂直该岩层走向的剖面上量到的铅直厚度。

()A、要大B、要小C、一样5、岩层通过山脊时,已知岩层倾向与山脊坡向一致,但倾角小于坡角,岩层露头线弯曲方向应与()A、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B、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大于等高线曲率C、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小于等高线曲率6、在垂直剖面中,单斜岩层的厚度总是。

()A、视厚度>铅直厚度>真厚度B、铅直厚度>真厚度>视厚度C、铅直厚度>视厚度>真厚度7、在顺岩层倾向方向上量到的倾角。

()A、比真倾角大B、比真倾角小C、等于真倾角在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上下层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A、真厚度B、视厚度C、铅直厚度8、角度不整合面的产状通常是与()相一致。

A、下伏地层层面B、下伏地层以及上覆地层C、上覆地层层面9、递变层理是指()所出现的颗粒粗细递变现象。

A、一个单层中B、每个岩层中C、一套岩层中10、下列沉积构造中,()不能反映岩层的顶底面。

A、粒序层理B、泥裂C、雨痕D、不对称波痕11、确定岩层在空间的位态,至少必须测量()。

A、倾向与走向B、走向与倾角C、倾向与倾角12、水平岩层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到高线()。

A、平行或重合B、既不平行也不重合C、斜交13、地层不整合的共同特点是()。

A、存在沉积间断B、地层产状不一致C、岩浆活动14、在同一倾斜层面上,相同标高的连线为()。

A、岩层倾向线B、岩层走向线C、岩层层面的法线15、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16、对称波痕其波峰指向岩层()。

A、顶面B、底面C、有时顶面、有时底面17、斜层理是指()。

A、与水平面斜交的层理B、与岩层面斜交的层理C、倾斜岩层18、凡同一岩层层面上标高相同点的连线()。

A、肯定是走向线B、是真倾斜线C、是视倾斜线⒋是非判断题()岩层的露天宽度有时可小于地层厚度。

()水平岩层总是上新下老。

()对称波痕无论是原型还是印模,其波峰尖端总是指向岩层顶面。

()角度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产状不相一致。

()视倾角大于真倾角。

()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和地形坡度两个因素。

()角度不整合是确定一个地区有无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

()岩层的真倾角可以小于视倾角。

()岩层的视倾角一定小于真倾角。

()垂直于地层倾向所测得的倾角值最大。

()岩层的真厚度必大于视厚度。

()在地质图上,角度不整合界线与其下伏岩层界线既可以相交,也可以平行。

()岩层的真倾角必大于视倾角,岩层的出露宽度则不一定大于真厚度。

()垂直岩层走向所作的剖面上可测量出岩层的真厚度。

()倾斜岩层顶底面的铅直距离是它的真厚度。

()顺着岩层倾斜方向观察,地层总是由老到新。

()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一定有视厚度。

()一切波痕均可确定岩层顶面方向。

()在地质图上若A地层比B地层出露宽,则A层比B层厚。

()在任意剖面上测量垂直岩层顶底面界线之间距离为岩层真厚度。

()在沉积岩一个单层中,从底到顶的粒度是由细变粗的。

()岩层的露头宽度总是大于岩层的真厚度,露头宽度越小,则肯定岩层岩层厚度越小。

()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的“V”字形弯曲相反,则岩层的倾向和坡向也相反。

()产状稳定的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铅直厚度是相同的。

()同一岩层在同一地段的露头,在地面上的宽度与在地质图上的宽度是不相同的。

()同一岩层在同一地段的露头,在地面上的宽度与在地质图上的宽度是相同的。

()同一岩层在同一地段的露头,在地面上的宽度>在地质图上的宽度。

⒌简答题1、判别沉积岩层顶、底面和层序的原生构造有哪些?2、岩层的露头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简述“V”字形法则。

判定下图所示岩层的顶底面。

下图为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图,请在图上标出岩层的真厚度、铅直厚度和水平厚度右上图为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图,请在图上标出岩层的视厚度和视水平厚度水平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

岩层露头宽度的影响因素有:、地面的坡向和坡角。

岩层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地面坡度缓,岩层露头就();坡度陡,岩层露头就()。

假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剥蚀—下降→沉积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沉积—强烈构造运动—下降、再沉积假整合的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地层缺失,生物间断,有升降运动,但不强烈。

不整合面上有下伏岩层组成的砾石(底砾层)、古风化壳、古土壤层。

三、褶皱⒈名词解释拐点和转折端——枢纽和轴面——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飞来峰——⒉填空褶曲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和()。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的交线称为轴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