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案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三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故事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所见》《村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 学 设 计
反思、辅导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
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学习《寄蜀中薛涛校书》
1、老师范读,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写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二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男女生读。
(2)跟读,齐读。(配乐读)
(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第一课时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句话中的“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话中的“樊笼”、“返”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四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中的“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
3、说一说诗词的意思。
六、教师小结
板书:
经典要义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山水画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故事和生活实践。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领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
《亲自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学期学习过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中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今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一节的内容。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