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

(精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


意大利 佛罗伦萨大教堂
意大利 佛罗伦萨大教堂
意大利 佛罗伦萨大教堂
二、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Baroque[bə‘rəuk] 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 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 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 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 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 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 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 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 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 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 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 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 文主义观念。
巴洛克建筑风格:缘起于16世纪末, 是17~18世 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 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 空间。
(一)罗马耶稣会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 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向 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 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圣卡罗大教堂 内部
圣 卡 罗 大 教 堂
穹 顶 细 部
(三)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第一大天主教堂。1506~1626年建于 罗马。
历时180年,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 罗、贝尼尼等艺术家都参与了这个工程。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圣彼得大教堂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平 面 图
圣彼得大教堂 正面
第三章 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设计
一、西方建筑艺术溯源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一)罗马式建筑
是10~12世纪,欧式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 筑形式之一。
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 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 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罗马建筑的著名实例有:意大利比萨主教 堂、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意 大 利 比 萨 大
教 堂
意 大 利 比 萨 大 教 堂
洗意 礼大 堂利
比 萨 大
教 堂
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
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 模型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
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 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 秘气氛。
(二) 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 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 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 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 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罗马耶稣会堂
意大利 罗马耶稣会堂 巴洛克时期
意大利 佛罗伦萨大教堂 文艺复兴时期
耶稣会教堂平面图
罗 马 耶 稣 会 教 堂 内 部 大 厅
(二)罗马圣卡罗教堂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 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 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 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 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顶,雄伟而又华丽。
贝尼尼长期担任圣
彼得大教堂内部装
修,使建筑与雕刻 融为一体。
四河喷泉 贝尼尼
(五)巴洛克风格家具
装饰手段: 摹仿建筑式半附柱、柱头、饰带和山形墙 莨苕叶饰、花果雕饰;贴金花饰、天鹅绒 或织物包衬;
多 门 橱 柜
橱 柜
宝 石 衣 柜
拼 木 镶 嵌 柜
镶 嵌 式 写 字 台
豪 华 型 椅 子
胡 桃 木
卢 浮 宫
世 纪
17
扶 手 椅
意 大 利
1765
法 紫国 檀 漆 绘 文年 件 柜巴
黎 装 饰 艺 术 博 物 馆

十卉
七纹
世嵌
纪木
后装
期饰

( 橱
国 伦 敦
柜 局
维 多 利

亚 和







米 兰 教 堂
飞 扶 壁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窗

绘兰 有大 圣教 经堂 故 事 的 花 窗 玻 璃
米 兰 教 堂
内 部
德 国 科 隆 大 教 堂
德 国 科 隆 大 教 堂
德 国 科 隆 大 教 堂
德 国 科 隆 大 教 堂

德 国 科 隆 大 教 堂 内 部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 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 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 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 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 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 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 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圣彼得大教堂 穹顶
圣彼得大教堂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灵 光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柱 廊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柱 廊
圣彼得大教堂 柱廊
(四)贝尼尼
傅雷曾说:“罗马是贝尼尼 的罗马”。
乔凡尼·劳伦佐·贝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 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 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 克艺术家。贝尼尼主要的成 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 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 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 设计师。
1501-1504
大 卫 米 开 朗 基 罗

大卫 贝尼尼 1623年
阿波罗与达芙妮 贝尼尼
摩西 米开朗基罗
圣德列萨的幻觉 贝尼尼
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
圣 彼 得 宝 座
贝 尼 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在1624~1633 年间完成的、置于
圣彼得大教堂内的
青铜华盖,是一座 高达29米的巨型 幕棚, 以4根螺旋 形雕花大柱支撑盖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 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 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 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 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 光影效果。
罗 马 圣 卡 罗 大 教 堂 平 面 图
圣卡罗大教堂 穹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