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容。
2.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复习重难点】
重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与密度一章,这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本章知识,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复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一名同学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自学环节(25分钟)
(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
1.本单元有哪几节?
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复习检测(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
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
10 mg是()
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
2.5×7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名小学生的质
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确的是()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
C.氧气瓶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三)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三、后教环节(8分钟)
合作探究
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密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向烧杯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2,然后把烧杯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液体的体积为V 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3,然后将烧杯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量筒液体的体积V 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1)按第 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g )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
量(g )
倒出液体的体积(3
cm )
液体的密度(g/3
cm )
50
2.配套练习册P102
13题:体会等体积法 14题:讨论三种解题方法
四、梯度训练(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题。
1.对于密度公式 的正确理解为( )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 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 跟其体积V 成反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 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和小空瓶,而没有量筒。
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容及结果如图甲所示。
m
ρV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其结果3m = g 。
(2)计算空瓶的容积和酱油的密度。
3.有一个质量为237 g ,体积为40 3
cm 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的体积是多大?(ρ铁=7.9×3
10kg/3
m )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要注意知识网络的建立,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会测量固体与液体的密度,会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附:板书设计
质量与密度
【教学反思】
1.质量 3.测量物质的密度 2.密度
4.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
班级小组等级
【复习目标】
1.我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容。
2.我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我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我通过复习,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指导
要求: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
1.本单元有哪几节?
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复习检测
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
10 mg是()
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
2.5×7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名小学生的质
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确的是()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
C.氧气瓶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三)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密度,
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
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向烧杯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2,然后把烧杯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液体的体积为V 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3,然后将烧杯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量筒液体的体积V 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1)按第 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g )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
量(g )
倒出液体的体积(3
cm )
液体的密度(g/3
cm )
50
2.配套练习册P102
13题:体会等体积法 14题:讨论三种解题方法
三、梯度训练
1.对于密度公式 的正确理解为( )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 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 跟其体积V 成反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 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和小空瓶,而没有量筒。
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容及结果如图甲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其结果
3m = g 。
(2)计算空瓶的容积和酱油的密度。
3.有一个质量为237 g ,体积为40 3
cm 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的体积是多大?(ρ铁=7.9×3
10kg/3
m )
四、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你认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过程中容易出错的?请你总结在下面。
1.我的收获 .
2.我的易错点 .
m ρ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