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先锋创作到温情写实——对余华小说的艺术探讨
从先锋创作到温情写实——对余华小说的艺术探讨
二、先锋余华
(一)先锋文学
说起余华,我们不得不提及八十年代的先锋文学,作为先锋派中的先锋,余华早年的作品被冠以先锋文学的典范。先锋文学,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一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以前的传统和规范,力图创造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先锋文学作为一种新事物,为文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一开始出现时确实引起文坛轰动,一系列关于先锋作品的评论接连出现。但正如历史上的很多改革一样,先锋文学运动并没能持续下去,不到十年的功夫,中国的先锋派就风光不再,大批的作家相继转型,余华也不例外,但这次运动给文学界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这三十个年头的写作对余华来讲最后结果就是“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作家”,这句很俏皮的话却道出了余华对写作的热爱与对文学的推崇,文学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会改变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而余华就是想通过写作这个手段丰富自己的内心,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发挥文学的巨大力量。
因此当有人采访余华时,余华简单介绍了一下他写作的整个历程,他觉得“文学的道路也是我人生的道路”。我们经常能透过某位作家的作品品味出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因为此时的文学作品不再是一部简单的作品,这里面更多的是融入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就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是作家的我们难以理解作家写作时的辛酸。对余华来说,写作也是一件及其痛苦的事,并非科班出身的余华在一开始写作时都不知道引号是干啥用的,常常把简单的语句写复杂了。在他开始写作时他发现最大的困难难以坐定下来,对于刚二十岁出头的余华来说,我想不仅是余华,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天天把屁股与椅子连接起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所以余华认为要克服这个困难“就是首先建立屁股和椅子之间的友谊,而且是长时期地建立这种友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年轻的余华用坚强的信念克服自己的种种欲望,咬牙写作,最终度过了一开始的那种焦躁烦闷心情,因为他再也不想去面对那个千篇一律的口腔了。
看完后,我们发现余华的生平并没有太多的精彩之处,并没有太多复杂艰辛的经历供人们去研究,但是我们通过余华的作品多多少少还是能发现余华的生活与经历对他的写作有一定的影响,或者说他所写的很多故事可以从他的生活中找到素材。余华的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他小时候的家的对面就是医院的太平间,从小面对着太平间生活使得余华对死亡并不恐惧,甚至习以为常,见惯了鲜血,从而使他对鲜血产生了麻痹。所以我们在书上或研究资料上都可以看到对余华前期小说的主题探讨无不充满了暴力、死亡、血腥、冷酷等字眼,我想出现这些与他自身经历应该有密切关系。
“那个疯子又回来了!”
“那个杀人的疯子又回来了!”
——余华:《河边的错误》
生活中的我们如果听到这样的呼喊,第一反应肯定是跑开了,毕竟面对的是一个疯子,心里多少有点恐惧与害怕。对待疯子用对待正常人的办法去对待他肯定是行不通的,那我们该怎么办,放任自流?现实中的我们看完之后肯定会觉得这样的疯子早就被关起来了,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法律,有严格规范的社会里。可是,如果真有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作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写作的,特别像余华这样并非受过专业训练的作家的来说更是需要学习的,认真学习是任何一个作家都需要的写作态度,正如余华自己所说“要想学习的话,学习作品是最好的渠道,没有更好的渠道了”。余华在决定写作时,阅读了大批作家的作品。在余华写作初期,有两位作家对他影响重大,一位是川端康成,一位是卡夫卡,对于这两位作家余华认为“当川端康成教会了我如何写作,然后又窒息了我的才华时,卡夫卡出现了,卡夫卡是一个解放者,他解放了我的写作”。可以说川端康成和卡夫卡是余华的恩师,因而我们在余华的作品里依稀能看见这两位作家的影子,但余华只是在初期创作对他们进行模仿而已,一味的模仿会阻碍余华后期的发展,正如余华所说“任何一个作家他教会了你写作同时也会葬送你的前途,你越迷恋他,你自己的道路就没有了”。所以余华在自己的写作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且他成功了,因而对于余华的创作历程我用余华道路来概括应该不偏不倚。
Abstract:In the eighty's of the Pioneer Writers, Yu Hua always give a person a kind of personal independence of conduct attitude, so that his works and himself often by people who do not understand. But he doesn't care about other people's eyes light and not the pursuit of fixed narrative mode and narrative skills, always adhere to the own narrative style and narrative perspective, with their own unique observation to explore the thinking of reality. Literature in general, the Yu Hua's cre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Yu Hua's early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pioneer works, but later Yu Hua had changed the Pioneer Road, embarked on a combined with the general public's warmth and realistic Road, when a piece of question sound in his ears, Yu Hua in his works proved himself.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some of Yu Hua's life and his work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works of later style of the artistic value of Yu Hua's novels.
5.若在省教育厅、学院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从先锋创作到温情写实——对余华小说的艺术探讨
学生:殷强(指导教师:管军)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摘 要:在八十年代的先锋作家里,余华总是给人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以至于他的作品和他本人常常受到人们的不理解。但是余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追求固定的叙述方式与叙述技巧,一直坚持自己的叙述方式和叙事视角,用自己独有的观察力来探讨对现实的思考。文学界大致把余华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余华创造了大量先锋作品,但后来的余华却改变了先锋道路,走上了一条与普通大众相结合的温情写实道路,当一片质疑声在他耳边回响时,余华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了自己。本文将结合余华生平和他的一些作品,对比前后期的作品风格,探讨余华小说的艺术价值。
一、关于余华
(一)余华
关于余华,首先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他的生平。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初中,1977年高中毕业,但并没有去工作,从1978年开始在海盐当了5年的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1984年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星星》,这篇小说还获得了1984年的《北京文学》奖。1987年写出了一篇让他激动不已的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作品是余华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此时的余华正在践行他的先锋道路。进入90年代,余华接连写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风格一改先锋味道,温情写实,揭露命运,与此同时余华还凭借《活着》在意大利获得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在国外余华获得很多荣誉与奖项,余华成了一个外国人熟知的中国作家。耗资几年写成的长篇《兄弟》出版后大受好评。近年出版的《第七天》也引发人们的深思。
(二)小说主题
翻开对余华评论的文章,暴力、冷酷、死亡、血腥等字眼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眼前,而这些只是余华小说的表面含义,透过这些字眼,我们在更深处会挖掘出余华小说所要讲述的是一种苦难,这种苦难被余华深深的隐藏在残酷的血腥场面里。而苦难的背后余华似乎又在透露着什么,那就是一种温情,一种由内而发的温情。余华对苦难与温情之间的转换并没有直截了当的叙述,而是借助自己的叙述模式来叙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作品来加以阐释。
2.毕业论文(设计)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注释说明来源;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4.本人已被告知并清楚: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
余华的《河边的错误》探讨的便是上述的问题,关于这样主题或类似“疯子”意象的作品在余华的作品里很常见,如《往事与刑罚》中的刑罚专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中的诸多人物等。我们会很好奇,大凡作家用的意象大多有象征意义,难道“疯子”这个意象有独特的魅力,余华对“疯子”的痴迷是否暗示他此时的心里精神世界?
关键词:余华;先锋;现实;小说艺术
From the Creation to the Warmth and Realistic Pioneer——A Study of Yu Hua's Art
Student: Yin Qiang (FacultyAdviser:Guan Jun)
(Education Department,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