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分)“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3.(2分)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B.皇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4.(2分)如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
这一事件史称()A.涿鹿之战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5.(2分)《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国君”是()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吴王夫差6.(2分)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A.阴历B.阳历C.公历D.夏历7.(2分)如果你有兴趣写一部《中国暴君史》的话,你会按顺序依次把下列哪些暴君选上()①纣王②夏桀③周厉王④禹。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①③8.(2分)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其中的“诸侯”产生于()A.奴隶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9.(2分)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A.B.C.D.10.(2分)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长期战争,国力衰落B.残暴统治,失去民心C.国家机构的建立 D.地理位置不佳11.(2分)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12.(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B.鱼纹彩陶盆C.甲骨文D.冰裂纹瓷器13.(2分)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
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A.陶器B.瓷器C.青铜器D.铁器14.(2分)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如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B.水运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15.(2分)“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6.(2分)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以下文物中,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有()①青铜面具②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④四羊方尊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7.(2分)将都城迁到殷(今安阳)的商朝君主是()A.汤王B.盘庚C.纣王D.帝辛18.(2分)商朝又叫殷商,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它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
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由于军队阵前倒戈,他走投无路自焚而亡。
这场大战是()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牧野之战19.(2分)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20.(2分)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
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
这种文字(见图)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21.(2分)西周的都城在今()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22.(2分)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23.(2分)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A.维系分封制的稳定B.方便贵族享乐C.树立奴隶主对奴隶的权威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4.(2分)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25.(2分)李白的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先后顺序是()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③④①②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二、材料题(共三个小题.26题12分,27題18分,28题2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俑生和方士活埋。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请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
27.(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
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
﹣﹣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28.(20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
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分)“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
重点掌握夏启继承地位的史实。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难度较小。
2.(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分析】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
【解答】相传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
3.(2分)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B.皇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解答】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4.(2分)如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
这一事件史称()A.涿鹿之战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分析】本题考查国人暴动.【解答】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导致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
因而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
这一事件史称国人暴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著名暴君以及给我们的启示.5.(2分)《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国君”是()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吴王夫差【分析】本题考查卧薪尝胆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本题关键词是“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就是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
相传吴越争霸时,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最终灭掉吴国。
后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再现的认识能力。
6.(2分)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A.阴历B.阳历C.公历D.夏历【分析】本题考查了夏朝的历法。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有历法了。
【解答】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