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单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科学的品格B.实践的力量C.现实的意义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2.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3.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4.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
A.人民民主专政B.暴力革命C.和平过渡D.局部战争5.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是()。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6.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B.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进程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世界共产主义进程7.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
A.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进行B.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C.社会主义不断地同资本主义作斗争D.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1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实践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
A.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B.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C.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D.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3.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
A.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C.巩固政权的任务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4.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
A.和平发展时期B.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5.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A.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B.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三、辨析题苏联模式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革命的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4.为什么说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历史过程5.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五、论述题论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六、分析题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第32页材料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制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再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一一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材料3: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
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
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
它插手去改变世界。
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一一[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
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请回答:(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单项选择题1.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3.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较高的劳动生产率B.人民当家作主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4.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是()。
A.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B.人民代表大会制C.人民当家作主D.按劳分配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6.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
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C.发展文学艺术等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8.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
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
A.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B.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C.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的支持D.社会主义方向10.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1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A.必然阶段B.表现形式C.革命性过程D.自我完善和发展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根据社会的需要,又有计划的分配C.按劳分配D.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2.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
A.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B.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C.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3.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其基本经济制度为()。
A.公有制为主体B.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D.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4.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崭新形态,其产生和发展()。
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B.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C.体现着人类的未来D.具有强大的生命力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D.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6.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三、辨析题l.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2.“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五、论述题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六、材料题材料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严重的挫折。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材料2:“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请回答:如何理解邓小平上述论断的深刻含义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A.科学社会主义B.工人运动C.阶级斗争D.暴力革命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革命性和斗争性B.先进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先进性D.先进性和科学性3.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
A.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B.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C.先进工人阶级的代表D.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内在力量”的标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