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测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能够体现王勃与友人友情深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
(5)《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6)《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的,极piān pì()的,临河的小村庄。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cì dì()开放。
(3)我觉得真正的gé wù zhì zhī()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4)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它们拼合得多么tiān yī wú fèng()。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母亲很会做黄酒,我也如法炮制....,酿了黄酒,味道还真不错。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D.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4.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4分)【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
【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1)【A】处画线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分)(2)【B】处画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 _。
(2分)5.语言运用题。
(3分)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上,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3分)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C.百善孝为先选________项,理由:。
第二部分阅读(46分)(一)《桃花源记》(10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屋舍俨然..交通:运输事业。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咸:全,都。
D.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幽默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想法。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二)(课外文言文)(9分)解元,字善长。
竦眉俊目,垂手过膝,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①。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②,积功授清涧都虞侯③。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④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⑤,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①却行:倒退而行。
②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的“下邳”均为地名。
③清涧都虞侯:与下文的“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④擢:提拔。
⑤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世忠忧.之____________ (2)备.悉敌情____________1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二处)(3分)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11.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三)《宣纸的“前世今生”》(10分)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用的皮纸。
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
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
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
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显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
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
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
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
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
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
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有删改)12.“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4分)13.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4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3分)(四)《陪母亲磨面》(17分)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
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
”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
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
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
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
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
打开一口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
“这是去年的麦子。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
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
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
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1】____(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
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地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____(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
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簸箩里。
母亲把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
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
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
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的,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的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15.文章题目有何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