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 0469 课件 第8章

教育学原理 0469 课件 第8章

C
• 学生——受教育者 定义p278 • 学校教育要符合特定社会需要,最终要针对学生的 身心发展上 • 教育影响——定义p278
•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更重要,具有决定性
C
• 二、关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几种看法 •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主要的关系 • 代表性的三种 • 1.教师中心论学说 • 德国,赫尔巴特,观点 • 优点和局限
• 文艺复兴前后p284
18世纪后半叶p285
• 师范教育的奠基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800
•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C
• 3.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p285 • 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1)教师的学历提升和专门训练的强化 • (2)教师的继续教育日益加强 • (3)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不断改革 • 教师职业的变化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其表现为 p286
C
•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p295 • 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最起码的基础 •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应是全面的 • 教师应当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的 教学艺术水平
C
• 4.集体协作精神 • ——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 ——工作之中: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 ——需要克服的问题 • 5.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 ——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以模范 言行感染学生,提供良好表率——教师品德重要内 容
C
• (二)知识结构 • 1.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 2.精深的专业知识: 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规律等有关知识、 理论、研究方法等 • 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的区别p294 • (1)基础性(2)理论性(3)系统性(4)发展性
无严格界限
• 由教育的相对稳定性和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 决定的
• 教师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要形成合力p289
C
•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 3.长期性、间接性p289 • 教师劳动的成果是培养合格人才——长期性 • 教师劳动部直接创造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 教师劳动的价值——间接性
C
•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 4.主体性、示范性p290 • 主体性——教师自身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 学生年龄特征决定——示范性
C
• (二)教师职业的变化 • 1.教师职业的非专业化时期 • 古代社会——教师不是专门的职业 • 原始社会p283任何成人都可以成为“教师” • 奴隶社会p284“教仆” • 封建社会p284“以吏为师”
C
• 2.教师成为独立的专门的职业p284
• 工业革命后,教师职业的独立和专门化 随着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C
• 三、社会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 •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 的
• 师生关系的根本特征,是由社会主流的人际关系所 决定的。p280 • 专制或等级社会、民主社会 • 不能将教与学关系上的不平等,错误地等同于师生 关系的全部内容—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和平等p281
C
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
• 第一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 • 第二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 • 第三节 教育活动中的学生 • 复习思考题
C
第一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
• 一、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 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最重要 • 教师——定义p277 • 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的区别
• 封建教育对现代的影响 • 民主平等的关系与教师主导作用并不冲突p281 • 前者——师生关系的社会方面 • 后者——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 •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意味着 ——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高高在上和独断专行
C
第二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
• 一、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的变化 • (一)教师的作用 • 1.传递知识,桥梁作用 • 2.灵魂工程师,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 中起主导作用 主要依据(1)——(4)p283
C
• 三、教师的素养p290— • 教师的素养是搞好教育活动的前提 也是衡量教师是否胜任的基本条件 • (一)思想品德休养 •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2.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 3.尊重学生:两层含义p292
C
•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品质的更高境界 • 热爱学生对教师的要求p292• (1)有原则,……,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 (2)热爱学生,要一视同仁 • (3)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关怀, 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 • (4)对学生的情感要有稳定性
C
• 美国 蒙大拿州 教师执照
C
• 二、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 (一)教师的任务 • 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具体内容p286 • 具体任务p286-287 1.搞好教学 • 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 3.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
C
•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 1.复杂性、创造性p287-288
• 首先表现在教师劳动目的的全面性和劳动任务的多 样性p287 • 复杂性还表现在劳动对象的千差万别上 •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
(1)教学活动的不断变换和创新 (2)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C (3)教师的教育机智
•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 2.连续性、广延性p288-289
• 时间的连续性 • 空间的广延性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学生中心(儿童中心)论学说p279 • 法国—卢梭+美国—杜威 • 问题:不符合教育活动的本质 忽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基本事实 • 实践——行不通
C
• 3.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学说 • 我国的师生关系的学说 • 主要内容p279 • 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有选择—接受教育 • 教师——主导 • 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p279-280
C
• 在美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途径通常有 5 种:1.传 统模式2.递交申请3. 紧急资格证书4.选择性教师培 养方案5.社会聘任 • 按科目和职责来分:1.一般教育科目证书2.职业 技术教育科目3.特殊教育证书4.学校服务证书 5.学校管理证书 • 教师资格认证趋势:1.综合化和多样化 2.教师资格 认证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相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