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胰岛素的知识

关于胰岛素的知识

关于胰岛素的知识关于胰岛素,你不可不知的细节毫无疑问,胰岛素是迄今为止降服“糖魔”的最佳武器。

如果使用得当,对高血糖可以说是战无不胜。

而要做到这一点,涉及到许多技巧和细节问题,这也是每一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因为它直接关乎治疗的成败。

认识篇胰岛素究竟为何物?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由A、B两条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

它不仅是体内惟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促进机体合成代谢的重要激素。

胰岛素主要作用于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在调节机体糖、脂肪、蛋白质等能量物质代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可根据血糖的高低按需分泌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一旦胰岛素分泌数量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时,体内就会发生各种代谢紊乱,葡萄糖不能被很好地利用,就会产生糖尿病。

人胰岛素与动物胰岛素有何区别?根据种属来源不同,可分为基因合成的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

由于动物胰岛素在化学结构上与人胰岛素不完全相同,因此,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部分病人注射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

另外,动物胰岛素的效价比人胰岛素低,当由动物胰岛素换用人胰岛素时,剂量须相应减少15%~20%。

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有何区别?胰岛素类似物是指化学结构与胰岛素略有不同,但能与胰岛素受体相结合而发挥降糖作用的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激素。

与短效胰岛素相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起效更快(15分钟起效),作用高峰出现在注射后1~3小时,作用维持4小时左右,能较好地模拟进餐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对餐后高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由于可在餐前即刻注射,而不像短效胰岛素那样需要提前半小时注射,因而病人治疗的依从性较好。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用于补充基础胰岛素,与目前临床应用的中、长效胰岛素相比,药效更加平稳,无明显的作用高峰,低血糖风险更小,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即可提供24小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

注射胰岛素以后能否成瘾?答案是绝无可能。

从严格意义上讲,胰岛素并非是化学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

事实上,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如果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也就无以维系。

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

至于有些糖尿病人用上胰岛素以后停不下来,完全是病情所需,而绝非是胰岛素成瘾。

例如,所有1型糖尿病人以及晚期重症2型糖尿病人,由于患者胰岛功能已完全衰竭,因此,这些病人必须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

而处于妊娠或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等)的糖尿病人,一旦结束分娩或解除应激状态以后,多可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所以说,胰岛素究竟是长期还是短时使用,完全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根本不存在“成瘾”的问题,对用胰岛素成瘾的担心完全是无知和多余的。

功效篇哪些人需要采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人一经确诊便需采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人当出现下述情况时也应采用胰岛素治疗:1.正规足量口服降糖药,血糖仍控制欠佳者;2.口服降糖药虽能满意控制血糖,但因药物副作用不能坚持服用者;3.并发肝肾功能不全者;4.出现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重症感染等);6.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7.分型不明且明显消瘦者。

新近有学者主张,对血糖较高的初诊糖尿病患者,一开始便可给予短期(两周左右)胰岛素强化治疗。

理由是: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逆转甚至修复患者的胰岛功能,如此一来,患者有望在此后数年间不需要服用任何降糖药物,仅凭饮食治疗等便可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胰岛素的剂型及其特点有哪些?临床上根据药物起效的快慢、作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将胰岛素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以及预混胰岛素等剂型。

1.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起效时间为15分钟,作用高峰为30~45分钟,持续时间约2~4小时,如诺和锐和优泌乐。

2.短效胰岛素:是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6~8小时,如诺和灵R和优泌林R等。

3.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为4~12小时,持续时间约14~20小时。

如诺和灵N和优泌林N等。

4.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主要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其特点是皮下注射后,药物吸收稳定,血浆浓度平稳,无明显的血药峰值出现,每日皮下注射一次降糖作用可维持24小时,可以较好地模拟正常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5.预混胰岛素:将短效胰岛素(R)和中效胰岛素(N)事先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称为预混胰岛素。

如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70/30。

30R是指将30%的短效R与70%的中效N胰岛素混合;50R是指短效R和中效N各占50%。

上述药物起效时间均为30分钟,达高峰时间为2~8小时,持续时间为12~24小时。

如何选择胰岛素的剂型?胰岛素有多种剂型,在具体选用时很有讲究。

短效胰岛素的特点是吸收快、持续时间短,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血糖,而且便于剂量调整,宜在下列情况下选择:①胰岛素最初的治疗阶段,便于摸清剂量;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抢救;③严重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④消除餐后高血糖;⑤配合中、长效胰岛素实施强化治疗。

中效胰岛素起效和药效持续时间介于短效和长效之间,主要用于补充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

常采取:①联合治疗: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②替代治疗:用中效胰岛素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或者采取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起效缓慢,药效持续时间较长,主要用于补充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降低夜间或空腹血糖。

它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短效胰岛素联合使用,实施强化治疗。

注意: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均不能用于静脉注射,不能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抢救。

小贴士如何识别胰岛素瓶上的标识?产品包装上常见的标识有:◆RI(简写R)代表短效胰岛素;◆NPH(简写N)代表中效胰岛素;◆PZI代表长效胰岛素;◆30R(或70/30)表示由30%短效胰岛素和70%中效胰岛素组合而成的预混胰岛素,◆50R(或50/50)表示由50%短效胰岛素和50%中效胰岛素组合而成的预混胰岛素。

◆U-40表示胰岛素的浓度是40U/m l,瓶装胰岛素一般都是这种规格;◆U-100表示胰岛素的浓度是100U/m l,笔芯装的胰岛素都属于这种规格。

◆单组分胰岛素的标志是M C(单组分),H M(人单组分)。

使用篇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有哪些?由口服降糖药转为胰岛素治疗的方案主要依据患者的胰岛功能状况以及血糖谱的特点来决定,同时,还要考虑到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基本治疗方案有三种:第一种方案: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此方案适用于糖尿病早期,此期病人基础胰岛素分泌尚可,餐时胰岛素分泌不足(即胰岛贮备功能较差)。

因此,这种病人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基本正常。

第二种方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治疗方案,即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

联合治疗方案适用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糖尿病患者,其优点是能有效地克服“黎明现象”,使整个夜间特别是空腹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由此使白天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得到加强,从而保证全天血糖的良好控制。

第三种方案: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即停用一切胰岛素促泌剂,主要靠胰岛素来控制全天的血糖。

常用的方案有:分别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也可以在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于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

替代治疗方案主要适用于胰岛功能完全衰竭、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糖尿病人。

胰岛素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的用药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病型、病情、年龄、胖瘦、肝肾功能状况、作息规律、经济条件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何分配全天胰岛素的用量?1.每天注射三次短效胰岛素:这种方案多用于早期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剂量的分配原则是“早>晚>中”,临床常常按照“日总量除以3,中减2加早”的方法分配。

假设全天短效胰岛素用量为30单位,除以3等于10单位,中午减2单位,加在早上,即早餐前12单位、午餐前8单位、晚餐前10单位。

2.每天早、晚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早餐前注射日总量的2/3,晚餐前注射日总量的1/3。

3.每天注射一次中、长效胰岛素:睡前按每公斤体重0.2单位计算追加一次中效(NPH)或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白天三餐前口服降糖药。

为何1型糖尿病不适合用预混胰岛素?与2型糖尿病人尚存部分胰岛功能不同,1型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已彻底衰竭,病人自身对血糖几乎没有任何调节能力,患者必须完全依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其最佳治疗方案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方式给药:即每天定时注射一次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

“预混胰岛素”是由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预先按照固定比例混合而成,其所含的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当餐的餐后血糖,其所含的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提供基础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的常规用法是:一日两次分别于早餐前和晚餐前皮下注射。

由于中效胰岛素存在吸收峰而并非均匀释放,再加上患者早餐和晚餐的间隔时间很难保证恰好是12小时,因此,预混胰岛素不能提供全天持续的相对稳定的基础胰岛素供应;再者,预混胰岛素通常是早、晚一天两次给药,由于午餐前没注射短效胰岛素。

因此,患者午餐的餐后血糖往往偏高。

因此,预混胰岛素只适用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人,而对胰岛功能已完全丧失的1型糖尿病患者则不适合。

如何确定胰岛素的初始剂量?胰岛素初始剂量的估算方法有多种,列举如下:1.采取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睡前中效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可以按每公斤体重0.1~0.2单位来计算。

2.采用替代治疗方案的患者,其胰岛素起始量的估算有多种方法:①按体重估算全天胰岛素用量:2型糖尿病病人可以按0.2~0.8单位/公斤体重(平均0.4)计算。

②根据血糖值计算胰岛素用量:全天胰岛素总量(U)=[空腹血糖(m m 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0.003×(血糖-100)×体重(公斤)。

注:18为m m o l/L转为m g/d l的系数;×10是为了换算成每升体液中高出正常的血糖量;×0.6是由于体液量为体重的60%;÷1000是将血糖由毫克换算为克;÷2是按每2克葡萄糖给1U胰岛素计算。

③根据尿糖多少确定胰岛素用量:在病人肾糖阈正常的前提下,可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来估算胰岛素用量。

一般一个“+”需3~4个单位胰岛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