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诗歌鉴赏题解析
2013年高考浙江卷诗歌鉴赏题解析
浙江谢辉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秦中吟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一脉相承。
(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
《歌舞》是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前蜀韦?B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诗的前十六句描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
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场面,揭露这些朝廷官员不顾国计民生,整天忙于营建第宅和追逐游玩的骄奢淫逸。
后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场面,从赴宴时车马的高贵华丽,舞楼的豪华?艳,宴饮的不分昼夜等方面,刻划出他们的丑恶嘴脸。
两个场面,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狱中冻死的囚犯,对其给予诗人深切的同情。
诗人将诗歌的视角移到统治者的对立面,使诗歌的立意得以深刻,体现出此诗强烈的讽刺效果。
强烈的对比与深刻的讽刺,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
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
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详尽铺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这首诗不仅前后两个部分是对比,在前一部分中,也有不少对比。
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贵有”两句之外,歌舞宴饮的豪华热闹场面与开头所写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景象,也是一种对比。
对比的层次之多,形式之丰富多样,足以见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21.题的鉴赏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内容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看似平常,却见匠心,它能激活“静止”的语文知识,实现能力“互通”。
尽管“填空”的结果呈现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类名句,但命题的着陆点并非识记,而是理解和迁移,跟通常的“背诵默写”形似实非。
此类题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道题考生只要抓住诗歌中“贵”“富”与“死囚”的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不是要求考生去分析诗歌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是要从内容、结构、表达等角度入手来分析对比在诗歌中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①从结构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转,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铺垫,前后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