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1·重庆卷] 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1回答1~2题。

图1文综1.K1[2011·重庆卷] 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文综2.K2[2011·重庆卷] 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2011·福建卷]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图1课标文综3.K1[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课标文综4.K2[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2011·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题。

课标文综5.G1[2011·天津卷] 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生产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2011·山东卷] 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6~7题。

图3课标文综6.K2[2011·山东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课标文综7.K2[2011·山东卷]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11·北京卷] 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图7课标文综8. [2011·北京卷] 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课标文综9.K2[2011·北京卷] 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2011·江苏卷] 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图9课标文综10.K2[2011·江苏卷] 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课标文综11.K2[2011·江苏卷] 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课标文综12.K3[2011·广东卷]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2011·邢台一模] 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与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13~14题。

图X19-913.图中a、b两曲线(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14.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2011·天津滨海新区联考] 读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回答15~16题。

图X19-315.若图中A处工业区布局合理,最适宜在此布局的是( )A.酿造厂 B.印染厂 C.印刷厂 D.冶炼厂16.若该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 )图X19-4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课标文综1.[2011·北京卷]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课标文综2. [2011·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

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

图13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图13(1)图中甲地为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3.[2011·唐山调研] 首届中美绿色建筑低碳材料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于2010年5月在深圳召开。

深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迎接本次会议,做了“我国某特大城市发展规划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图X19-11(1)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_________。

高级住宅区最可能位于a、b、c、中的_____________地。

(2)拟在甲、乙两个卫星城市中选择一个建设石油化工城。

请你选择,并说出理由。

(3)简述建设卫星城市对该区域内城市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文综1.K1[2011·重庆卷]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某类人均用地要介于国家标准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才符合国家标准,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都超过了国家标准最大值,故A、B选项错;人均道路用地小于国家标准最小值,C项也错;D项符合题意。

文综2.K2[2011·重庆卷] C 【解析】物流基地需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而从所提供的信息中可知,此城市的人均道路用地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故应急需加强交通建设。

课标文综3.K1[2011·福建卷] D 【解析】该题考查城市地域结构知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公共住房主要分布在城市东部、北部、中西部工业区附近,沿快速交通线分布,选项D正确。

课标文综4.K2[2011·福建卷] 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知识。

公共住房位于工业区附近和快速交通线附近,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A正确。

课标文综5.G1[2011·天津卷] 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的因素。

通过文字材料信息可知,在历史上该地曾经是小型商品集散地,为当时的小型商业中心,现在为全国闻名的大型商品集散地,扩大了其商品的地域联系,扩大其商业服务范围,答案A正确。

课标文综6.K2[2011·山东卷] D 【解析】 1982—2000年,甲城市市中心人口由多到少,密度减小,乙城市市中心人口由少到多,密度增大;1982—2000年,甲乙两城市外缘人口数量都增加,密度增大;2000年,甲城市人口规模接近4万人,乙城市人口规模达到3万多人,甲城市人口比乙城市人口规模大;2000年甲城市市中心和外缘人中密度都比乙城市大,因此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课标文综7.K2[2011·山东卷] B 【解析】一般来说,中心商务区建筑物最高,因此甲中心商务区位于M地区外侧,乙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P处;甲城市N处人口密度变大,城市建筑物增高,出现卫星城;乙城市市中心人口一直呈增加趋势,人口没有向城市外缘迁移,因此没有出现卫星城。

课标文综8. [2011·北京卷] C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熟悉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

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在城市交通领域,侧重在交通事故的数据检测后,利用电子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并进行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便于城市交通的管理。

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课标文综9.K2[2011·北京卷] D 【解析】根据交通事故次数分布,可知虽然西侧部分地段次数很多,但是彼此分离。

东侧虽然没有很突出的次数高峰,但是形成了南北向连贯的事故多发区。

说明东侧南北道路周边交通运输量较大,由此推断应该是城市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

因此中心商务区应在东侧分布,商业网点也是东侧密度更大,A项错误,D项正确。

B项中乙处事故少,推测交通空间比较大,但是距离东侧经济活动集中区域较远,不适合建大型停车场。

图中快速干道应该是对外联系主要干道,根据指向标可知C项错误。

课标文综10.K2[2011·江苏卷] C 【解析】题中四个选项为地价的剖面图,图9中反映的是地价等级分布,地价由一类到六类依次降低,反映在剖面图中,由高到低。

把题中各选项剖面图的高低起伏状况与图9中M—N经过的地价等级对应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课标文综11.K2[2011·江苏卷] D 【解析】图中P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但有铁路经过,影响了该区域的发展,故地价较便宜。

课标文综12.K3[2011·广东卷] D 【解析】从题干来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故答案为D。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13.B 【解析】 a曲线8~10时车速慢,车流量大,交通拥堵,该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