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二中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周测注:本套试卷共四道大题,13小题;总分61分,用时60分钟(一)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
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
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
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
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
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
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
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
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
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
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
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
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
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
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
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
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
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
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
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
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
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
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
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
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之看作是禁锢自己的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明确指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欲望时完全失去了天性。
B.作者从切身的人世体验出发,以看似零散随意的意象和极富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哀愁”的诸种面貌,证明了哀愁是人心中最为温润的东西。
C.第⑥段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个人不会哀愁了,而且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
D.全文多在对比中凸显“哀愁”的价值与意义,用哲思的笔调追思了一种远逝的情怀,表现了对缺乏哀愁感的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E.作者说自己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但现实中许多艺术作品却显得粗鄙乏味,不能真正地切近生活,不能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2.在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
(6分)3.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1)简要赏析文末画线语句的含义。
(3分)(2)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尔。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臣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警。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B.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C.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D.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20岁体犹未壮,故曰弱;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人,故曰冠。
后人用“弱冠”称20岁左右的男子。
B.翰林学士:官名,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玄宗时成为皇帝心腹。
C.江州: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即今江西九江市,东晋时辖境相当今日的江西、福建二省。
D.刘宾客: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世称“刘宾客”是因为他好结交白居易之类文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从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三)诗词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③。
阵解星芒尽④,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⑤。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⑤霍嫖姚:指霍去病。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9.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刻画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9分)。
泊岳阳城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
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颔联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
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继写冷风寒灯,一近一远,一冷一大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颈联写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人,临危无惧而弥坚。
D.尾联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
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