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周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舟遥遥以.轻飏B.问征夫以.前路C.园日涉以.成趣D.云无心以.出岫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园日.涉以成趣②策.扶老以流憩③或棹.孤舟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⑥渔人甚异.之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③/②④⑤/⑥3. 对作者的高尚情操的表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意思是说,为了谋求衣食去做官,而做官却要违背自己意志,不能正道直行。
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表现出作者傲视官场,清高自守的情操,又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趣。
C.“富贵非吾愿”,明确表示了作者安贫乐道,不为追求富贵而出卖灵魂的高尚情操。
D.“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提到“天命”,表示作者有宿命论的思想。
4.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恨.晨光之熹微(痛恨)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C.时矫首..而遐观(抬头)D.云无心以出岫.(泛指山峰)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连接都督阎公之雅望. 望:声望B .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躬:亲自C .访风景于崇.阿 崇:高大的披.绣闼,俯雕甍 披:开D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区:地区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走向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D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襟三江而带.五湖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 .常以身翼.蔽沛公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 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A .奉晨昏于万里B .非无圣主C .处涸辙以犹欢D .访风景于崇阿10.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常以身翼.蔽沛公B.⎩⎨⎧ 夫列子御.风而行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C.⎩⎨⎧ 未有知其修.者乃重修.岳阳楼D.⎩⎨⎧ 适.百里者,宿舂粮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11.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 .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 .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C .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 .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飞阁流丹,下.临无地B.宾主尽东南之美.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彼于致.福,未数数然也1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彼且恶乎待哉A.之二虫又何知B.彼且奚适也C.去以六月息者也D.奚以知其然也1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鹏(kūn)坳.堂(áo)B.夭阏.(yú) 斥安鸟·(yàn) 榆枋.(fānɡ)C.大椿.(chūn) 舂.粮(chōnɡ) 恶.乎待哉(wū)D.朝.菌(zhāo) 蜩.鸠(tiáo) 泠.然(lěnɡ)16. 下列语句中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②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负:承载。
B.{①我决起而飞决:决定。
②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
C.{①朝菌不知晦朔晦:昏暗。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匹:比。
D.{①未有知其修者修:修养。
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沮丧。
二、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5分)17.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19. 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0. 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9分)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
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残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
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
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2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谋之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B.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使:派C.夫子所御.杖御:皇上赐予的D.臣窃为大王薄.之薄:鄙薄2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B.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C.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D.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2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子休,就舍待命。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鹏之形象庄子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享年84岁。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