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逸周书·克殷解
《汲冢周书》 汲冢周书》
共十卷七十一篇,是旧本《 共十卷七十一篇,是旧本《逸 周书》 汲冢周书》 周书》与《汲冢周书》相结合的 产物。其中缺十一篇, 产物。其中缺十一篇,实际只有 六十篇(包括《周书序》 六十篇(包括《周书序》一篇在 ),每篇篇名上都有 每篇篇名上都有“ 内),每篇篇名上都有“解”字, 是晋孔晁注释此书时加上的。 是晋孔晁注释此书时加上的。
图书目录的重要作用
探究学术源流 考辨书籍真伪 鉴别版本优劣 核实典籍聚散
古籍分類
六分—— 劉歆《七略》六藝略、诗赋 略、諸子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 。 四分——西晉荀勖《中經新簿》甲乙丙 丁(經、子、史、詩賦圖贊) 唐 魏徵《隋書·經籍志》,經史子集 。
經部 (10類) :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訓詁、字書、韻書)。 史部 (15類) :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 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 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 子部 (13類) :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 ,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數學、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 、陰陽五行、雜技術),藝術類(書畫、琴譜、篆刻、雜技),譜錄類( 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雜事、 異聞、瑣語),釋家類,道家類。 集部(5類):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詩文評類,詞曲類 (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
目录书对古籍著录应包括的内容
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 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 目录的含义有所改变, 目录的含义有所改变,通常 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 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 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 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 则要求包括书名、作者、 则要求包括书名、作者、篇 卷、版本、存佚、真伪等项。 版本、存佚、真伪等项。
天瑞第一 黄帝第二 周穆王第三 仲尼第四 汤问第五 力命第六 杨朱第七 说符第八
刘向《叙录》中的《列子叙录》 刘向《叙录》中的《列子叙录》:
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 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 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 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 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 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 务崇不竟,合于六经。 穆王》 汤问》 务崇不竟,合于六经。而《穆王》、《汤问》 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 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 篇一推分命, 扬子》之篇唯贵放逸, 篇一推分命,《扬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 不似一家之言,然各有发明,亦有可观者。 背,不似一家之言,然各有发明,亦有可观者。 孝景皇帝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 孝景皇帝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 遗落,想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 遗落,想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 周相类,故大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谨第录, 周相类,故大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谨第录, 臣向昧死上。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 臣向昧死上。 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 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
今本《逸周书》 今本《逸周书》
《汲冢周书》 汲冢周书》
隋书·经籍志 经籍志》 著录“ 周书》 《隋书 经籍志》,著录“《周书》十 自注云: 汲冢书》 卷”,自注云:“《汲冢书》,似仲尼 删书之余。 删书之余。” 所谓《汲冢书》 是晋太康二年( 所谓《汲冢书》,是晋太康二年(281 ),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所得的 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所得的 竹书。其中有书十六种。共第十六种: 竹书。其中有书十六种。共第十六种: 杂书,十九篇: 周食田法》 “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 论楚事》 书》、《论楚事》、《周穆工美人盛姬 死事》 汲冢书》中的《周书》 死事》。” 《汲冢书》中的《周书》, 即平常所谓《汲家周书》 即平常所谓《汲家周书》。
2、史志目录
南宋郑樵《通志》的《艺文略》8卷 南宋郑樵《通志》 艺文略》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籍考》76卷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经籍考》76卷
3、私家目录
宋代私家目录: 宋代私家目录: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20卷 衢本)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20卷(衢本)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22卷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22卷 尤袤《遂初堂书目》 尤袤《遂初堂书目》1卷 明代著名私家目录: 明代著名私家目录: 朱勤美《西亭中尉万卷堂书目》16卷 朱勤美《西亭中尉万卷堂书目》16卷 叶盛《 竹堂书目》 叶盛《箓竹堂书目》6卷 李廷相《李蒲汀家藏书目》 李廷相《李蒲汀家藏书目》2卷 陈第《世善堂藏书目》 陈第《世善堂藏书目》2卷 宝文堂分类书目》 晁瑮《宝文堂分类书目》3卷等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 清阮元等撰。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清阮元等撰。 共五卷。 共五卷。著录了许多当时已甚为罕见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本。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未及之 处作了一定的补正。 处作了一定的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胡玉缙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胡玉缙撰, 王欣夫辑。 王欣夫辑。 《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著。专门订 四库提要辨证》 余嘉锡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讹误, 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讹误,从内 版本到作家生平, 容、版本到作家生平,都作了翔实的考 共八十余万字。 证,共八十余万字。
旧本《逸周书》 旧本《逸周书》和《汲冢周书》两种本子何时合并? 汲冢周书》两种本子何时合并? 汲冢周书》何时亡佚十一篇? 《汲冢周书》何时亡佚十一篇? 北宋欧阳修撰《新唐书 艺文志 艺文志》 北宋欧阳修撰《新唐书·艺文志》载:“《汲冢 周书》十卷,孔晁《周书》八卷。 周书》十卷,孔晁《周书》八卷。”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汲冢周书》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汲冢周书》 十卷, 晋孔晁注……” 十卷,……晋孔晁注 晋孔晁注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汲冢周 十卷,晋五经博土孔晁注……凡七十篇, 凡七十篇, 书》十卷,晋五经博土孔晁注 凡七十篇 《序》一篇在其末。” 一篇在其末。 如何利用书目记载了解书籍的流传散佚情况? 如何利用书目记载了解书籍的流传散佚情况?
《逸周书》的内容 逸周书》
记载了西周、春秋时代约 六百年的历史,上自周文 王、武王,下讫周灵王。
《逸周书》的流传 逸周书》
旧本《逸周书》 旧本《逸周书》
从两汉至晋, 逸周书》 从两汉至晋,《逸周书》一直是 全本,有七十一篇。 全本,有七十一篇。晋五经博士 孔晁还为之作注释, 孔晁还为之作注释,以后就逐渐 亡佚, 亡佚,仅剩四十二篇 。
刘向《叙录》中的《列子叙录》 刘向《叙录》中的《列子叙录》:
右新书定著八章。 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 夫臣向言:所校中书《列子》五篇, 夫臣向言:所校中书《列子》五篇,臣 向与长社尉臣参校,太常书三篇、 向与长社尉臣参校,太常书三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太史 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 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 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 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 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 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 诸篇中。或字误, 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 如此者众。 以“贤”为“形”,如此者众。及在新 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 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 书可缮写。 书可缮写。
2、史志目录
历代正史原有《艺文志》 经籍志》 历代正史原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共7种: 汉书·艺文志 ①汉书 艺文志 1卷 隋书·经籍志 ②隋书 经籍志 4卷 旧唐书·经籍志 ③旧唐书 经籍志 2卷 新唐书·艺文志 ④新唐书 艺文志 4卷 宋史·艺文志 ⑤宋史 艺文志 8卷 明史·艺文志 ⑥明史 艺文志 4卷 清史稿·艺文志 ⑦清史稿 艺文志 4卷
《四庫全書》分類情況:
重要书目举例
1、官修目录 历代官修目录,今存不多。计为: 历代官修目录,今存不多。计为: 七略》 ①汉《七略》残 崇文总目》 ②宋《崇文总目》残 永乐大典目录》 ③明《永乐大典目录》 文渊阁书目》 ④明《文渊阁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 ⑤清《四库全书总目) 天禄琳琅书目》 ⑥清《天禄琳琅书目》 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库全书总目》 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库全书总目》。
郭沫若认为《逸周书》中确有周初之作, 郭沫若认为《逸周书》中确有周初之作,“《世 俘解》即其一,最为可信。 克殷解》 俘解》即其一,最为可信。《克殷解》及《商誓 次之。 解》次之。……《世俘解》之可信,除文字体例 《世俘解》之可信, 当属于周初以外,其中所纪社会情形与习尚, 当属于周初以外,其中所纪社会情形与习尚,多 与卜辞及古金中所载者相合。 与卜辞及古金中所载者相合。”(《中国古代社 会研究》 会研究》) 顾颉刚根据《世俘篇》文中有后世罕见的方国名, 顾颉刚根据《世俘篇》文中有后世罕见的方国名, 破国服国之多,田猎获禽及宗庙祭祀用牲之多, 破国服国之多,田猎获禽及宗庙祭祀用牲之多, 可知此篇的写成确在西周,他并认为《世俘篇》 可知此篇的写成确在西周,他并认为《世俘篇》 就是《尚书·武成篇 。(见 武成篇》 就是《尚书 武成篇》。(见《逸周书世俘篇校注 写定与评论》 文史》第四辑,中华书局版) 写定与评论》,载《文史》第四辑,中华书局版)
目录学的重要作用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涂,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涂,方 能得其门而入”。(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王鸣盛《 能得其门而入”。(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 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 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 商榷》。) 商榷》 清代江藩也明白指出: 目录者, 清代江藩也明白指出:“目录者,本以定书之 优劣,开后学之先路,使人人知某书当读, 优劣,开后学之先路,使人人知某书当读,某 书不当读,则为易学而成功且速矣。 书不当读,则为易学而成功且速矣。”
雜史要籍
國語 戰國策 越絕書 吳越春秋 貞觀政要 聖武紀 南唐書 朔方備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