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doc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doc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教育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教育投资:也叫做教育资源、教育投入、和教育的经济条件等。

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2.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内所消耗的直接利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3.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4.教育经济效益: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5.筛选假设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斯潘斯和思罗。

把教育看做信息,着重研究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

当雇主与求职者相遇时,彼此缺乏完全的信息,必须通过一些信号來进行。

对于雇主来说,虽然他不了解这些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如何,但却可以从求职者的个人特点中了解到一些有用信息,以鉴定他的能力。

而在构成求职者总形彖的种种可观察到的属性中,一类是标识(indices),另一类是信号(signals),雇主可以凭借标识和信号,特别是教育信号了解求职者的能力。

教育是一个筛选装置,可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并将他们安置到不同的职业岗位上。

6.社会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流派,创始人是鲍里斯和金梯斯。

社会化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能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从而影响劳动力生产率的观点是错误的。

事实上,在现代化的社会里,教育的作用首先不是在于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或认知能力,而在于它的社会化功能。

7.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于西方国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皮奥里(Piore)、戈登(Gordon)、多林格(Doeringer)、卡诺依(Crony)等人。

该理论主要是从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和特点出发,认识和分析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际上来看,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存在统一的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封闭性是它们所具有的特点,不同市场之间很难发生流动。

8・人力资本产权:是指对劳动者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所体现出的无形资源(知识、智力、技能、经验等)的所有、使用、收益及处置等权力。

9.教育需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和个人对于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教育需求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

10.教育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单位教育成本下,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能为青少年及成人提供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供给既包括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受教育机会,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受教育机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单位教育成本下,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能为青少年及成人提供的受教育机会。

11.教育费附加:是我国政府财政拨款Z外的第二大教育经费来源。

城市凡缴纳产品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企业利个人,都应该缴纳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按三税的2%征收,农村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2%征收,全部用于基础教育。

12.教育纯收益:是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

13.教育收益率:是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14.社会平均教育收益率:求平均教育收益率不是把各级教育收益率相加,而是把各级教育投资所占比重作为一个权数,再分别与各自的收益率相乘。

这样就求出各级教育对教育总平均收益率的贡献,然后求和。

15.教育个人收益:或称教育私人收益,是指个人接受某级某类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经济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费用(教育成本)后的净收益。

16.教育内在收益率:也称教育内在报酬率,是成本现值与收益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

二、辨析:1.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研究的,是前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

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教育经济学的论文。

2.西方(欧美)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论文,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R.沃尔什(Walsh)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的资本观》或《把资本的概念应用到人的身上》。

沃尔什采用的是现值折算法。

3.教育供求的矛盾:1)教育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2)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三、简答或论述:1.学习和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意义1.提高人们对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作用,认识教育投资的意义和价值,改变传统的落后观念。

2.提高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正确认识,从而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使教育管理干部熟悉和掌握教育中的经济规律和经济功能,提高其教育管理水平。

总之,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既有助于政府和教育机构的教育决策和管理,又有助于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的教育决策和教育投资,同时又有助于建立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教育投资的使丿IJ效率和经济效益,并最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教育经济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是笫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一许多国家都延长了其义务教育年限•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一一教育级别与类别的变化二、增氏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增氏经济学:主要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如何稳定增长的问题•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发展屮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共同点:都涉及到了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和教育对经济增反与发展的作用。

三、计量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直接促进了教育经济学的诞生。

•计算方法: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法公式:生产的增长=人力增长X工资比重+资木增长X物质投资比重(在土地不变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产出增长率大于国民经济资源投入的增长率•剩余因素分析法、多因素分析法四、政治对抗和“巩固国防”的需要。

3.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功能1 •教育能够生产劳动能力。

(1)所谓劳动能力,就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吋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 (2)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要从事生产,必须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

(3)而人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发展和提高,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要从事生产,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必须接受教育和训练。

教育和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1)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即其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一个熟练劳动力。

马克思:“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2)人的劳动能力形态,主要是指劳动力所从事的劳动是以体力形态为主,还是以脑力形态为主;是从事简单劳动还是从事复杂劳动;是从事一般劳动还是从事专门劳动。

教育可以把一个简单的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一个复杂的专门的劳动力4.教育在科学知识形态再生产中的功能(1)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继承性。

传递、积累和借鉴前人的科学成果,是科学本身发展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o(2)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媒介。

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技巧,而且也取决于他的工具完善程度。

教育可以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

(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

5.劳动价值与教育的关系1•劳动力价值构成中包括教育费。

马克思:“劳动力的教育费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

这说明:旨在使劳动力获得生产技能的教育费和训练费是劳动力价值总和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教育费用在劳动力价值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和提高。

2.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价值。

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所谓复杂劳动,是指须要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

劳动力的复杂程度与它的教育费用、所花的受教育时间以及它自身的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等成正比。

3.教育劳动将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形成。

教育劳动能够创造出社会经济价值,主要是指教育劳动成果(即培养复杂劳动力、熟练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与物质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物质财富而言的。

这是一种间接的社会经济价值。

教育劳动不会直接创造出社会物质财富,它必须通过培养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来实现。

6.人力资本的特点1•它属于人的一部分。

它是人类的,因为它表现在人身上,与承载者不可分离,这是其根本特点。

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能直接转让或买卖,不能被继承。

3.它既具资本性质,又具效益性质。

因为它是未来满足或未来收入的源泉或者两者的源泉。

4•人力资本形成和作用发挥程度与人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

因此,它也具有有限性的特点。

5.人力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资源,也可以带来社会效益。

7.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耍内容“人力资本”投资,简单地说,就是对人口质量的投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也称为智力投资。

2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

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

4用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才劳动力吸流的费用。

5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以便使经营管理者具有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动态格局作出最佳决策,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

6父母用于培养子女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木观点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人力资木理论的基木出发点是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

而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在教育,所以,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

2)人力资本投资和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二者对经济作用的结果都能使国民收入增加。

但是,如果没有人力资本投资,物力资本投资再多,也不能发挥作用。

特别是在现代生产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当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正是由于人力资本数量不断增加的结果。

3)人力资木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且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

人力资本的主要体现是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

知识在生产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种知识存量发展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新的创新时,往往会带来生产方法的重大变革和生产能力的成倍增长。

这种情况表明,用于发展科学、技术、教育等事业的人力资木投资与物质资木投资不同,它从总体上和长期上看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