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义乌小商品市场 共29页PPT资料
义乌小商品市场 共29页PPT资料
•。
政府的大力扶持
•
与“温州模式”完全依赖个人与家庭小作坊模式发展起来不同的是,“义乌模式”的成
功也助力于政府的扶持和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出。如果说温州模式的形成,主要是由民间
推动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而“义乌模式”虽然也是由民间诱致的,但在后来的发展、完 善中,政府的引导、调控、规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县小商品市
1500万支的销量带来了每月40万元的稳定利润;一经营户批发100根牙签只赚1分钱,
但每天10吨的批发量可以带给他1万元的收入。义乌的“蚂蚁商人”们用毫厘利润筑成
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国际化商贸城市,这是义乌人的经营之道,更是义乌之所以取得世界
瞩目的成就的文化精髓。
一、市场形成的原因
一、市场形成的原因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带动了商品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迅速
发展, 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2019 年第三届全国综合经济实力
百强县评比中名列第47 位,为浙江省第8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居全省前列,
被国家体改委确定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在兴办小商品市场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实
二、市场发展历程
二、市场发展历程
二、市场发展历程
二、市场发展历程
二、市场发展历程
二、市场发展历程
三.义乌现状及模式
义乌小商品市场现由5个区组成:
一区:饰品、玩具类以及工艺品类; 二区:电子五金类、雨具类; 三区:办公用品、礼品类; 四区:鞋袜、日常用品类; 五区:床上用品、一楼的外贸商品(大多来自非洲以及韩国
义乌小商品城简介
主讲内容
一、市场形成的原因 二、市场发展历程 三.义乌现状及模式 四.义乌精神与国际化步伐
一、市场形成的原因
• 地域文化的影响
•
义乌是一座资源贫乏的内陆城市,耕地面积稀少,各种资源不足,根本没有条件
发展农业和传统工业。城乡经济基础尤其是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又不可能得到国家的大
量投资(自建国开始到1978年的30年间,国家累计在义乌投资仅5945万元)。在如此艰
华夏第一市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小组成员:谢林婕、包云丹、曹嘉珺、曾德燕
义乌小商品城简介
• 义乌是浙江中部的县级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 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在这座全部面积只有1100 平方公里的城市中,聚居着44个民族、2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这里共同 营造着幸福的生活。每天,有20万名客商在这里购物或洽谈生意,每天10万 吨商品从这里流向全国260多个大中城市、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联合 国有关机构在这里设立了采购中心,全球20强海运企业中有8家在这里设立 了办事处。在这座超级市场里,按一天8小时、每家店铺前停留1分钟算,需 要120天才能逛遍;在这座超级市场里,有40多万种商品可供采购,只要想 得到就能买到。它有足够的力量左右着着国际小商品的价格,定期向全球发 布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俨然成了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 标”和“晴雨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人民纷纷 惊叹于独具特色的“义乌模式”的成功,思考着为何在这个原本地瘠人贫, 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方面都不是很突出的地方竟然能成为如今 声名远播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场的形成时间还要早于义乌,但只有义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一大原因。80 年代初以县委书记谢高华为代表的当地领导对三中全会的精神吃得透,对农民渴望脱贫
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脉搏摸得准,改革开放的胆子大。历届领导班子都始终不渝
地坚持并不断拓展“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围绕市场建设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践中,敢闯敢做,乐于创新的义乌人开创了一条农村欠发达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模式,引起了全省、全国的巨大反响。
一、市场形成的原因
资本积累与专业化协作 义乌中小企业主一般是由销售商演变而来,这些人在市场上积累了资金与技术后,再投 入到原来所销售商品的生产中,做到控制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又能自己在市场上能经常接触到大量的消费信息,易于把握市场需求动向。在赢 利示范效应的引导下,不断有新的民间资本投入,逐渐形成了一个生产群。如今的义乌 市场也转变为一个销售型与产地型相结合的市场,扩大了市场交易规模,延伸了市场辐 射半径。 同时,义乌小商品市场积极开展形成专业化协作,围绕中国小商品市场发展了各种专业 村和专业镇150多个,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乡百厂、百厂一品的专业化生 产布局。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协作衔接的专业化企业群落,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益 ,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不同企业形成资源共享。 随着产业和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科技、人才、信息以及交通、通讯、金融等相配套的 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些都使得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产业兼容并蓄,“市场的 蛋糕”不断做大做强。
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下,义乌人穷则思变,由于生存环境的因素,他们注重经商,具有根
深蒂固的为追求商业利益而闯荡经营的市场观念,从“鸡毛换糖”的传统中可见一斑。
义乌农民历来有着用家禽毛和人畜粪肥田的传统。自清朝乾隆年间以来,许多义乌人习
惯于用本地土产“红糖”制成糖块、糖粒,挑着“糖担”,外出换鸡毛。“鸡毛换糖”
和日本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三.义乌现状及模式
三.义乌现状及模式
三.义乌现状及模商品市场的销售模式以批发为主,只有极个别的店还兼营零 售,因此这里不适合希望采购精细或者少量商品的消费者。批发的 起批量据货物的特性不同而不同。以袜子为例:一般在300双以上。 这些区的销售模式一般是买家在店铺里根据实物下单,再由买家或 者是生产企业将货物发货给购买者。另外有的店铺也有自带存货的 地方,这样的店一般都标明“内有存货”的字样,可供买家直接提 货,比如饰品和织带。 本次调研的主要场所为五区的一楼以及四区。五区一楼的商品以进 口商品为主,其中所见的以非洲商品最多,其余的还有泰国、马来 西亚、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进口商品主要以零售为主,当然也 有兼批发。非洲国家店铺销售的商品包括:皂石的工艺品、乌木雕 可、海洋贝类等。非洲商品的采购方式主要是由店铺老板从非洲的 一些生产企业直接采购。韩国和日本以及台湾的商品则以食物和日 常用品为主:包括茶具、炊具、养生产品和葡萄酒以及一些特色食 物。据了解:此区的食品大多是通过代理商从国外进口。主要的代 理商主要都位于国内的大城市,例如,广州、上海、北京等的代理 商。联系方式则以网络联系为主。
,成为当地农民世代绵延借以安命度日的一项重要副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即使在“文 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农民仍然冒着被“割尾巴”的风险,到各地去“鸡毛换糖”,并 且“鸡毛”和“糖”的交换又逐渐演变成各种小商品的交换。
•
在重商尚利得市场文化氛围中,义乌商人始终坚持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从不贪
求厚利,如全球最大吸管供货商双童吸管每卖一根吸管只赚取8毫钱,但每天8吨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