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述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
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
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
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
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天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
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
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新格律诗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新月诗派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
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主义诗派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
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
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
代表作《弃妇》。
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
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
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
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中国诗歌会诗派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
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
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
“捉住现实”是其宗旨。
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
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七月诗派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
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晋察冀诗派因地区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区产党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交界地区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8年末,“抗战文艺工作团”、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员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先后从延安到这里。
西战团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战地社于1939年1月创办了诗刊《诗建设》,抗大学员丹辉等人成立了“铁流社”,1939年3月创办了诗刊《诗战线》。
以战地社和铁流社为中心,形成了晋察冀诗派。
41年7月3日,成立了晋察冀诗会,田间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陈辉为执委。
会员有沙可夫、杨朔、方冰、王炜等30于人。
九叶诗派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
这个流派主要成员有九位(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郑敏、杭约赫),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中心形成一个以现代主义为特色的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此后,人们便称他们为“九叶诗派”。
代表作《布谷》(辛笛)、《冬日黄昏桥上》(陈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梦》(杭约赫)、《春天》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郭沫若天狗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二我是月底(的)光,我是日底(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X 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 (能量)的总量!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四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注】《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诗歌,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食月”。
凤凰更生歌(《凤凰涅槃》最后章节)鸡鸣听潮涨了,听潮涨了,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涨了,春潮涨了,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生潮涨了,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凤凰和鸣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们热诚,我们挚爱。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我们欢唱。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一的一切,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欢唱在欢唱!欢唱在欢唱!只有欢唱!只有欢唱!欢唱!欢唱!欢唱!1920年1月20日初稿1928年1月3日改删【注】《凤凰涅盘》是一首诗歌。
郭沫若作。
1920年发表。
后收入《女神》诗集。
以凤凰的传说为素材,通过凤凰集体自焚,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表达了彻底埋葬旧社会、争取祖国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
基调雄浑悲壮,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作之一。
徐志摩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注】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
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闻一多 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年4月李金发 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倘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注】李金发是中国诗歌中象征派的执牛耳者,被称之为“诗怪”,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他的诗幽邃、抑郁、神秘、精微。
《弃妇》这首诗有着双重含义。
一是本来意义上的被生活蹂躏的妇女;更主要的是其深层意义,以弃妇象征人的悲慨命运、生存的基本现实。
冯至 蛇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呵,不要悚惧。
【注】《蛇》是一首新颖而含蓄的爱情小诗,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这首诗选自冯至1927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
这首诗创作于1926年。
是冯至代表作之一。
尝试赏析: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的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象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