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2007年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今年3月25日,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8年第一季度,虽然全国中小学生事故发生率下降了42%,但是死亡人数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受伤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7%,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仍然是交通、自然灾害、溺水和刑事案件。
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教育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
在小学阶段又分1-3年级和4-6年级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
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一、交通安全在对未成年人的意外伤害中,因车祸死亡的数字占到第一位,成为未成年人的头号“杀手”。
统计显示,平均每41秒钟便发生一起车祸,每天有近40名中小学生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家长痛失爱子。
(一)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每横列不超过二人。
2、不穿越、攀爬、倚坐护拦;不在马路上相互追逐、打闹、玩耍;不要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横过马路或通过十字街时,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
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行。
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二)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满12周岁的孩子才可以骑车上街。
2、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
3、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
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拐弯。
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4、不双手离把,不骑车带人和在快车道上行驶。
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二、用电安全案例一:电热棒插头没拔引发火灾,事故责任人被刑拘。
2006年4月7日18时许,租住在福州市鼓楼区5号民房内的张某在房间内使用电热棒烧水洗澡。
18时47分许,张某将插在水桶里的电热棒取出放在桌面上,提着水桶去房间外的洗澡间洗澡,忘记将电热棒插头拔掉。
通电状态下的电热棒高温引燃木桌上的可燃物引发火灾。
火灾造成1人死亡及房屋、电器等财物损失。
今年福州市已发生近400起火灾,其中1/3是居民用火不慎和电器起火造成的。
案例二:一起触电事故的教训。
2002年7月19日,承德市全成建筑公司施工的紫荆花园小区8号楼工地,发生一起更夫李某触电死亡事故。
当李某把单人铁床整体从三楼搬到一楼房间入口处,因铁床没拆卸搬运,不方便进入房间,他在调整铁床方位时,铁床接触到一楼楼梯入口旁的临时照明刀闸(刀闸无胶盖),致使铁床带电,触电倒地,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那么怎样才能安全用电呢?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
2、不要私拉乱扯电线,私接电器。
3、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实施抢救。
5、打雷下雨时不在易导电的物体下躲避。
雷雨时尽量避免或减少野外活动,路遇雷雨不要往高处走,迅速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或低洼处躲避,不要携带雨伞等金属物。
三、取暖安全——预防煤气中毒的设施和措施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
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一)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包括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时,可能中毒。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二)怎样识别一氧化碳中毒1、轻度中毒。
中毒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
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
此时中毒者多已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
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
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三)、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4、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7、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8、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四、消防安全先举几个案例:有一老太太用液化气炉炒菜,拧开罐阀门后又准备其它,由于连接软管漏气,停了一会点火时,造成火灾被烧重伤;一妇女点煤球炉,向刚燃着的木柴上倒汽油,引起爆燃,烧成重伤;11月份新闻报道:一开大货车的司机正在路上行驶,由于电打火引起火灾,货与车淹没火海;电视十台“人和社会”栏目报道,2006年12月17日,云南省一老太太,因自己七岁的外孙女所穿运动衣为青纶布料,上面起了球,用火一烧,致全身着火,为急救让其快跑,结果火借风势,燃遍全身,烧成重伤……(一)预防火灾应该注意什么1、不随身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2、不玩火,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3、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二)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及时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
1、发现火灾,可以拨打电话119直接报警。
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辖区、街道、门牌号码,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2、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
3、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4、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三) 对轻微火情的紧急应付形成火灾的,应及时报警。
对突然发生的比较轻微的火情,同学们也应掌握简便易行的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法。
1、初起小火,可正确使用灭火器、水、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床单、棉被等覆盖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