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重点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信息的定义(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信息的分类(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
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
(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
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
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
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
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
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
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
如专着、论文、报告、剧本等。
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
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
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内涵: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广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功能:⑴信息资源的科学认识功能。
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⑵信息资源的管理功能。
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信息是合理计划的基础,信息是有序组织的依据,信息是有效控制的手段。
⑶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
a、信息资源观、财富观已经为社会所认同b、信息创造了经济效益、财富和利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管理的内涵及管理对象含义:狭义的理解: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
也就是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从传播到利用的过程。
这种说法把信息管理局限于对信息本身的管理。
(对信息的管理)广义的理解: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机构、环境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过程。
(对信息活动诸要素管理)根据目前发展的状况,采取广义的说法比较合适。
对象:可以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
这其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信息资源;二是信息活动。
⑴信息资源狭义信息资源:信息本身的集合。
广义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
⑵信息活动信息活动是指人类社会围绕信息资源形成、传递和利用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功。
信息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层次.①信息资源形成阶段。
活动特点:以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为过程,目的在于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
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
以对信息资源的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等活动为特征,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达到信息管理的目标。
三个层次:①个人信息活动:是个体获取、控制信息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活动。
个体信息活动效率取决于:个人信息技能、个人的智力水平、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素质等。
②组织信息活动:组织收集、处理与开发利用组织内信息和外源信息,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活动。
形式:各类信息系统③社会信息活动:是社会规模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体现为社会规模的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形式: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化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特点: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文献为主要载体,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技术管理阶段(年):特点: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信息任务主要是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检索。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1980--):特点:将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强调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和竞争资源,重视信息资源在组织管理决策与竞争中的作用。
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对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即相关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技术、人文、经济等综合管理手段的应用。
知识管理阶段(KM):?技术知识管理的使能器共享知识管理的催化剂人:知识管理的主体知识:知识管理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与信息管理的技术时期相比较,他提出了信息管理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三种模式,并分别对应三种社会背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
技术管理就是用技术的手段从事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工作,从而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经济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信息资源,确保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人文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以及信息道德等人文手段。
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三者目标一致、功能协调,相辅相成。
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特点(1)综合性:在管理对象上强调信息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在管理内容上着眼于对信息资源处理过程的综合性;在管理方法上将多种方法集于一身,并加以综合应用(2)集成性: 技术、经济、人文手段相结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集成管理(3)系统性:IRM是对包括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诸要素在内的大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观和过程观系统观: 信息源(含收集)系统(一次信息系统)信息检索(含存储)系统(二次信息系统)信息研究(含加工)系统(三次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含传递)系统从系统观来看,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这四个子系统构成整个信息系统的业务体系。
过程观: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环节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用和维护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层次P3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内涵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也称编码知识,是经过整理和组织,以语言、文字、公式、计算机程序、数据库等编码形式表现出来,并可以通过正式的、系统化的方式(如出版物等)加以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
如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也称隐含经验类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而拥有的、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的难以传播的知识。
如技术和技巧等。
知识创新的四种基本模式(SECIA 社会化模式(Socialization ):通过共享经验、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而转化成为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达到创新的目的。
B 外化模式(Externalization):把抽象的隐性知识(经验等)转化为便于交流和理解,可以被他人共享的显性知识的过程。
(重要环节)C 综合化模式(Combination):把不同的显性知识结合起来,转化为更复杂和系统的显性知识的过程。
D 内化模式(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
实质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外化、综合获得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形成技术技巧、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区别和联系)联系: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都强调知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强调用户的需求,但程度有所不同。
(前者关注“我是否提供了你需要的信息”,后者关注“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你的问题”。
)两者都重视信息和信息技术。
信息是知识的原始来源,信息技术也是知识管理的工具。
区别:信息管理学的实用体系框架和学科体系结构实用体系框架:学科体系结构:信息科学理论的三大基石及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信息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三者构成了信息管理学基础理论体系结构,是信息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主体学科。
三大基石:1)信息学是信息管理的基石2)管理学是信息管理的母体3)信息管理也需要系统思想观念和系统工程技术信息产业的内涵和类型内涵: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
类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准信息部门信息化内涵及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内涵: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发展阶段:①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初级阶段)②经济信息化③社会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4C技术)感测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技术,对应于人的感觉器官;通信技术:是信息的传递技术,对应于人的神经系统;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对应于人的思维器官;控制技术:是信息的使用技术,对应于人的执行器官。
对于信息管理领域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最重要的两种信息技术工具。
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影响(SCM、BPR、ERP、CRM)信息源基本类型按信息的存在形式:(1)记录信息源(或文献信息源)(2)实物信息源(3)智力型信息源(4)零次信息源信息源其他分类:以组织边界为界限,可将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根据时间标准来区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
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可以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
信息是否数字化,可以将信息源区分为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