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_第12章_翻译文学

12_第12章_翻译文学


第一节 近代翻译文学的发展概况

1896年,梁启超撰《西学书目 表》,首列西学(算学、电学、 化学、声学、光学、天文等)诸 书,次列西政(史志、官制、学 制、法律等)诸书,再次为杂类 (游记、报章等)之书,根本不 提西洋文学书籍。

1871年,王韬、张芝轩合作编译的《普法 战纪》,可视为近代散文翻译之滥觞;其 中的《法国国歌》(即《马赛曲》)和德 国的《祖国歌》,可视为近代翻译诗歌之 肇端。
2.2 古文大师


《畏庐文集》(商务 ·1910) 《畏庐续集》(商务 ·1916) 《畏庐三集》(商务 ·1916)

2.4 小说和戏曲作家
■ 长篇小说:


《剑腥录》(1913,时事小说, 自传性,代表作) 《金陵秋》(1914,时事小说) 《劫外昙花》(1915,历史小说) 《冤海灵光》(1915,历史小说) 《巾帼阳秋》(1917,时事小说)
第一节 近代翻译文学的发展概况

1897年,严复、夏曾佑为《国闻报》所撰 《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中称:“且闻欧美、 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 并拟广为采辑“译诸大瀛之外”之小说。 1898年,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中 声称:“彼美、英、德、法、奥、意、日 本各国政界之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 高焉”,明确表示“今特采外国名儒所撰 述,而有关切于今日中国时局者,次第译 之,附于报末”。
翻译标准:信、达、雅

译事三难:信、雅、达。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 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 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 为信也。 《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 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 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 短篇小说:


■ 传奇:


《蜀鹃啼传奇》(商务 ·1917) 《合浦珠传奇》(商务 ·1917) 《天妃庙传奇》(商务 ·1917)
《践卓翁短篇小说》(19131917,101篇) 《技击余闻》(1914,46篇) 《铁笛亭琐记》(1912-1913, 又名《畏庐琐记》,340则) 《畏庐笔记》(1917,29篇) 《蠡叟丛谈》(1919-1920,58 篇)
二、林译小说举要
■《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
[法]小仲马著 林纾 王寿昌译


可怜一卷茶花女, 断尽支那荡子肠。
——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

自《茶花女》出,人知男女用情 之宜正 。
——陈熙绩《<歇洛克奇案开场>叙》
余既译《茶花女遗事》,掷笔 哭者三数,以为天下女子性情, 坚于士夫,而士夫中必若龙逄、 比干之挚忠极义,百死不可挠 折,方足与马克競。盖马克之 事亚猛,即龙、比之事桀与纣, 桀、纣杀龙、比而龙比不悔, 则亚猛之杀马克,马克又安得 悔?吾故曰:天下必若龙、比 者始足以競马克。
2.5 诗人和书画家

《 闽中新 乐府 》 ( 1897 年 , 福州,32首) 《 畏 庐 诗 存 》 ( 1923 年 , 商务印书馆;收1911-1921 间诗作505篇)


画论有《春觉斋论画遗稿 》 一书遗世
林纾(1852-1924)
一、林纾生平及著述

1914年,商务印务馆编辑《林 译小说丛书》,涉及英、法、美、 俄、希腊、挪威、瑞士、日本、 比利时、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近 百位作家的作品180多种,其中 包括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 斯、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 小仲马、易卜生、塞万提斯、欧 文、斯托夫人、柯南道尔、笛福 等 世 界 著 名 作 家 。
明末清初 科技翻译 晚清以降 西学翻译
西域高僧
耶稣会传 教士 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各 个层面
先进士大夫 阶层 近代中国知 识分子
洋务运动期间的译书机构



京师同文馆:1862年创办, 以译述公法书籍为主。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7 年创办,以翻译自然科学 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基础理 论书籍为主。 广学会:1887年创办,以 译述有关宗教书籍为主。
第三节 林译小说及其历史地位

1924年10月8日病逝,享年73 岁。
■古文万无灭 亡之理,其 勿怠尔修。
卒后百日,林氏弟子私谥其师号 “贞文”。

一、林纾生平及著述
2.1 翻译大师

2.3 古文理论家

180余种翻译小说 40余种世界名著
《韩柳文研究法》(商务印 书馆,1914) 《春觉斋论文》(北京都门 印书局,1916) 《文微》(1924;弟子据其 生前讲课笔记整理出版)


1883-1898年,先后七次进京参加会 试,屡试不第 。
● 白话文学为 中国文学之正 宗 ●文言是死文 字 ●古文是死文 学
● 明之前后 七子及八家文 派之归、方、 刘、姚为崇古 蔑今、称霸文 坛之十八妖魔
●彼选学妖孽 与桐城谬种, 方欲以不通之 典故与肉麻之 句调戕贼吾青 年。
●知臘丁之 不可廢,則 馬班韓柳亦 有其不宜廢 者。

严复译《天演论》

1898年,严复译《天演论》的风行一时,不仅以振聋发聩的思 想震撼力大大提高了西方社会科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
又以其“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的 渊雅文笔和“信、达、雅”的翻译标 准,对当时及其后的西学翻译产生了 极大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译《佳人奇遇》

1898年底,梁启超译介的日本作家柴 四朗的《佳人奇遇》在《清议报》开 辟的“政治小说”专栏中连载。该著 是晚清第一部翻译政治小说,宣传了

石遗言吾诗将与吾文并肩,吾又不服,痛争一小时。石
遗门外汉,安知文之奥妙!„„六百年中,震川外无一 人敢当我者;持吾诗相较,特狗吠驴鸣。
—— 林纾《林畏庐先生手劄》
一、生平及著述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 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福州 市)人。幼年丧父。嗜书如命。 21岁(1872)在村塾教书。 23岁(1874)师从陈文台学绘画。 28岁(1879)入县学。 31岁(1882)参加福建省乡试,与
第二节 严复的翻译贡献

文如几道,可与言译书矣。往者 释氏之入中国,中学未衰也,能 者笔受,前后相望,顾其文自为 一类,不与中国同。今赫胥氏之 道,未知于释氏何如?然欲侪其 书于太史氏、扬氏之列,吾知其 难也。即欲侪之唐宋作者,吾亦 知其难也。严子一文之,而其书 乃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然则 文顾不重耶? ——吴汝纶《天演论序》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著译参半”

1902年创刊的《新小说》,1903年创刊的《绣像小说》,1904年创 刊的《新新小说》等,均以“著译参半”相号召;1906年创刊的 《月月小说》,更明确把“译著”放在首位,“撰著”放第二位。
以意译为风尚的时代

英译自序云:用英人体裁,译意 不译词,惟自信于原文无毫厘之 误。日本森田氏自序亦云:易以 日本格调,然丝毫不失原意,今 吾此译,又纯以中国说部体段代 之,然自信不负森田。果尔,则 此编虽令焦士威尔奴复读之,当 不谓其唐突西子耶。
第二节 严复的翻译贡献
第二节 严复的翻译贡献
■ 严译八大名著 ■

《天演论》(赫胥黎) 《原富》(亚当·斯密) 《群学肄言》(斯宾塞) 《群已权界论》(约翰·穆勒) 《名学》(约翰·穆勒) 《社会通诠》(甄克斯) 《法意》(孟德斯鸠) 《名学浅说》(耶芳斯)
《严译名著丛刊》(商务印书馆· 1936)
第十二章
近代翻译文学
第十二章 近代翻译文学
第一节 近代翻译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 第三节 林译小说及其历史地位 第四节 近代翻译诗歌与翻译小说
第一节 近代翻译文学的发展概况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翻译高潮
时间 翻译内容 翻译主体 影响
第一次翻 译高潮
第二次翻 译高潮 第三次翻 译高潮
汉末至宋 佛经翻译 初


第三节 林译小说及其历史地位
譯才並世數嚴林 百部虞初救世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文家 诗人 小说家 画家
第三节 林译小说及其历史地位
譯 才 並 世 數 嚴 林
羞与为伍!?

百 部 虞 初 救 世 心
舍本逐末!!

第三节 林译小说及其历史地位

吾诗七律专学东坡、简斋;七绝学白石、石田,参以荆 公;五古学韩;其论事之古诗则学杜。惟不长于七古及 排律耳。

46岁(1897)开始译书生涯。 50岁(1901)移居京师,主金台 书院讲席,任五城学堂总教习。 55岁(1906)被京师大学堂聘为 预科和师范馆经学教员。 民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古 文辞。 1913年,辞去北大教职。其后主 要以翻译小说和卖文卖画为生。



与陈衍同榜中举。
王韬
1870年代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萌芽期

1873年,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长篇小 说《昕夕闲谈》在近代第一份文艺杂 志《瀛寰琐记》连载,这一标志性事 件,可视为近代翻译小说之起点。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之“小说门”

1897年,康有为所编《日本书目志》特设“小说门”,收日本 小说(包括笔记)千余种,并在“识语”中呼吁:“亟宜译小 说而讲通之。泰西尤隆小说学哉!”
——林纾《<露漱格兰小传>序》
二、林译小说举要
■《黑奴吁天录》(1901)
[美]斯陀夫人著 林纾 魏易译

今当变政之始,而吾书适成,人人既蠲 弃故纸,勤求新学,则吾书虽俚浅,亦 足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 —— 林纾《黑奴吁天录跋》

情文凄惋,闻者酸鼻,庶吾支那人读之, 可以悚然知惧,奋然知所以自强,不会 彼人动欲奴隶我乎 ! ——《新译黑奴吁天录告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