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文字的字符中,拼音文字使用了()符号。
[A] 意符[B] 音符[C] 形符[D] 记号
2.“花”这个词属于()。
[A] 语言的符号[B] 文字的符号[C] 拼音的符号[D] 字母的符号
3.()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的遗址——殷墟。
[A] 甲骨文[B] 金文[C] 大篆[D] 小篆
4.汉字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排列方式,沿用了(),一直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中期,才基本上为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的横行排列法所取代。
[A] 一千年[B] 两千年[C] 三千年[D] 四千年
5.()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石的古字体。
[A] 春秋[B] 战国[C]秦[D] 汉
6.()是隶书形成的时期。
[A] 春秋早期[B] 春秋晚期[C] 战国早期[D] 战国晚期
7.()时代可以看作隶书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时期。
[A] 秦代[B] 西汉早期[C] 西汉武帝时代[D] 东汉
8.()的形成,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的笔画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A] 甲骨文[B] 金文[C]隶书[D] 草书
9.()朝代以后“楷书”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楷书的专称了。
[A] 东晋[B] 南北朝[C]宋[D]唐
10.《说文•叙》说“上”“下”在造字法上是()
[A] 象形[B]形声[C] 会意[D] 指事
11.()从外形上看很像象物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象物字所代表的词是“物”的名称,这类字所代表的词则是“事”的名称。
[A] 抽象字[B] 象物字
[C] 指示字[D]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12.有不少形声字的形旁,既可以用甲字充当,也可以用乙字充当,或者先用甲字,后来改用乙字,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A] 形旁的替换[B] 形旁的变迁[C] 形旁的更替[D] 形旁的代换
13.下列哪个汉字属于同形字中在结构或形体上是同为表意字类型的?()
[A] 椅[B] 体[C] 夯[D] 槕
14.由于另一个词的意义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是()。
[A] 形借[B] 假借[C] 同义换读[D] 同形字
15.“强弱”与“勉强”中的“强”是一形多音义,主要是由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
[A] 语义引申[B] 假借[C] 同义换读[D] 异字同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就汉字的情况来看,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或(),始终是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A] 定符[B] 音符[C]声符[D]形符
17.在已发现的各种内容比较丰富的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和(),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成熟的汉字。
[A] 甲骨文[B] 金文[C] 大篆[D] 小篆
18.以下()是象物字。
[A] 山[B] 丘[C] 水[D] 川
19.下列()形声字的形成,是通过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形成的。
[A] 蜈蚣[B] 鸧鹒[C] 狮[D] 弦
20.指出古今字的关系,通常用()等说法。
[A] A,古B字[B] A、B,古今字[C] A同B [D] A通B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21.在文字的形成过程中,表意的造字方法大量产生后,假借方法才开始运用。
()
22.“日”这一类字由象形到不象形的变化,是由表形到表意的变化。
()
23.晚期的甲骨文比早期的更象形。
()
24.战国时代各国文字虽稍有不同,但总体是相同的。
()
25.康有为、梁启超都认为隶书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个别人所创造的。
()
26.如果从字形繁简的角度来看,隶书的字形大都是按由简到繁的方向演变的。
()
27.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的情况很少看见。
()
28.楷书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在整个魏晋时代,大多数人都使用楷书。
()
29.启功先生曾指出,传世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由章草向今草过渡的草书。
()
30.真正的二声字是极少的,而且大概是由于在形声字上加注音符而形成的。
()
31.《说文》分析表意字时所用的省形的说法,往往是靠不住的。
()
32.造加注意符表示引申义的分化字,是形声字产生的唯一途径。
()
33.有时候,改换声旁完全是为了简省笔画。
()
34.用右文说来研究词义,也要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千万不能因为某些字从一个声旁,就轻率地用同一种模式来解释这些字的意义。
()
35.为在意义上有明显联系的同源词而造的形声字,都从同一个声旁。
()
36.引申跟假借应该区分开来。
()
37.狭义异体字跟部分异体字的界限是固定不变的。
()
38.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兼有表意作用,可以称为有义的声旁。
()
39.被借字的读音,跟借它来表示的那个词的音,一定要是完全相同的。
()
40.狭义的通借应该包括在假借里。
()第II卷(主观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凡是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的字,叫()。
2.在汉字里,像“花”这样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
3.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是()。
4.汉字演变的后一阶段起自()延续到现代。
5.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过去也有人称金文为()。
6.所谓()本来是指籀文这一类时代早于小篆而作风跟小篆相近的古文字而言的。
7.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汉字发展史就脱离()阶段进入隶楷阶段。
8.文字的()指一个字把全部职务交给另一个字承担的现象。
9.造成一形多音义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语义引申、()、同义换读、异字同形四种。
10.1956年1月由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汉字简化法案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平直化
2.“三书”说
3.省声、省形
4.跟假借字相对的本字
5.古今字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唐兰先生的三书理论有哪些缺陷问题?
2.我们为何说“所谓‘异体字’”,为何“异体字”这一名称不准确?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C 5.D
6.D 7.C 8.C 9.C 10.D
11.D 12.D 13.C 14.C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6.AB 17.AB 18.ABCD 19.ABC 20.AB
三、判断题
21.×22.× 23.×24.×25.√
26.×27.× 28.×29.√30.√
31.√32.× 33.√34.√35.×
36.√37.× 38.√39.×40.√
第II卷(主观卷)
一、填空题
1.表意字
2.合体字
3.音符
4.汉代
5.钟鼎文
6.大篆
7.古文字
8.合并
9.假借
10.《汉字简化方案》
二、名词解释
1.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平直化:指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不相连的线条被连成一笔等现象。
2.“三书”说: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
3.省声、省形:造字或用字的人,为求字形的整齐均匀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声旁或形旁的字形省去了一部分,这种现象文字学上称为省声、省形。
4.跟假借字相对的本字:用来表示它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
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
5.古今字: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往往有前后。
在前者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
三、问答题:
1.唐兰先生的三书理论有哪些缺陷问题。
答:把三书跟文字的形意声三方面相比附;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字留下位置;象形、象意的划分意义不大;把假借字排除在汉字基本类型之外
2.我们为何说“所谓‘异体字’”,为何“异体字”这一名称不准确?
答:因“异体字”还有一字异体的狭义用法,因此不好把包括同用字在内的、同一个词的各种不同书写形式也称为异体字。
并且多局限于单音节,很少顾及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所以有些人不愿意用异体字这个名称来概括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