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案例范文教学文案

教育案例范文教学文案

教育案例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教育案例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幼儿园成功根基教育案例】班级管理真实故事之如何矫治任性幼儿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铭铭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故事案例:铭铭(化名)现在小班就读,爸爸、妈妈在外工作。

培养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

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给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

记得刚入园那会,他天天面无表情,开口就说脏话,动不动就骂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师。

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缺乏感恩之情,这都是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的。

一、解决的方法:(一)、了解孩子心理,开启心灵之窗了解孩子心理和孩子交朋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当我看到铭铭骂他奶奶,说脏话,伸手就打小朋友时。

我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的问他,铭铭你为什么骂奶奶,他说奶奶给我擦屁股时把我弄疼了。

我说:“老师不是教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眨着小眼睛望着我不说话。

我抓住这个机会,把他平日里的不良行为都说给他听,一边说他的不良行为,一边讲小燕子、小乌鸦怎样捉食给妈妈吃,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毛泽东爷爷是怎样尊敬徐特立老师的,我班里的某某小朋友感恩父母、怎样感恩老师的,通过一个个感恩的小故事,使孩子的心灵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和家长谈心,从源头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过于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不认真学习、缺乏感恩之心。

溺爱会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

我们做家长的要培养孩子从小,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因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的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然后,要求家长教会孩子,说一句感谢老师、父母亲的心里话;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父母听。

发奋学习,还老师、父母亲一个心愿——做一名好孩子等活动。

让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劳动。

(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我认为生活点滴都可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其身正,不另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无形的渗透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每一位教师要示范导行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

用感恩的事迹来唤起孩子的感恩之心。

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多措并举、及时矫治1、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

针对铭铭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铭铭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2、实行短时间“冷处理”。

有时候,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铭铭,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

3、抓住时机,及时鼓励。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

4、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家、在园、在社会都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

因此我与家长商议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区”,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的拼插玩具。

让其尽情的施展,然后家长给予鼓励。

这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

同时,以榜样示范、强化铭铭的正确行为。

要求铭铭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

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铭铭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他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了,活动中情绪稳定了,对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

变得爱画画,有耐心。

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

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

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

铭铭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总之,对待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的幼儿,仅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达成共识,使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延续和巩固。

【篇二:班主任教育案例】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赵艳铭一、案例欢快的下课铃响了,所带的班级刚结束的是一节数学课。

备课组里正好有老师在听课,一般情况,有老师听课时,班级学生会更听话、更配合一些。

但是听课老师刚进办公室就气愤地对我说:“小伟同学怎么回事?根本不尊重老师,傲气十足,简直目中无人。

”向数学老师一问,原来小伟同学在数学课上不时“指出”老师几何图画的不够精确、随意发表意见、言谈间流露出一种轻视,根本不像一个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像在故意与老师为难似的……唉,又来了,真让人头疼!二、案例分析1、小伟其人:说起小伟同学,他对学习的态度是老师们都公认的,字写的工整,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有,遇到老师能问好,经常校服穿着整洁等;大会上发言也较从容。

可以说对一些同学具备一定榜样作用。

但在行为规范方面则不敢恭维:不少课上随意言谈;课余喜欢拿粉笔、废纸团、洁具等在教室里追赶打闹;对同学言行不得体;对集体不太关心,做事随意且缺乏责任意识等。

经常能看到他的“表演”,同学和任课老师也常常来“告状”,每次都及时对他制止或批评指正,也觉得他是聪明学生,进行过很多次耐心细致教育,还到他家做过几次家访,与他家长一起和他长谈,并激励他等,但收效甚微,他依然表现出随心所欲。

这之前已经有不少典型事例:一次值日打扫卫生时,将桶里脏水从二楼厕所窗口往外倒,跟他谈话时,他觉得没什么,不过好玩而已;另一次,因他坐在教室最后排,老师叫他帮忙把置于后黑板边沿的黑板擦送到前面时,他反手拿了,顺势一下扔过去,砸到了前面黑板上,令上课老师和前面同学目瞪口呆、心惊肉跳,问他时,说人家叫他扔就扔了;再有一次,老师指出他作业本上的作业不够认真时,他在老师批语后写了“你脑抽”三个字,虽有擦过痕迹,但字仍清清楚楚存在,找他时,还说只是跟老师开个玩笑;课间与同学在教室里串跳比赛,投影屏幕也差点被拽下来,把自己也吓坏了;征询上团课意愿时,他举手了,挤给他一个名额,他也去上课了,却自说自话不参加考试,还美其名曰“不足十四岁”……因此再提到他,第一反应就是头皮发麻,因为一般说来,这些事情分别出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可以说不奇怪,但却都集中在一个学习思维活跃的学生身上,且屡教屡犯,作为他的班主任,我的失败感在不断增强。

虽然每次事情之后的谈话或批评教育都能使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却无法令人放松,甚至常常“铁马冰河入梦来”,就像有一颗不定时炸弹,总担心他会突然出现麻烦的“创举”,这不,又来了。

2、对小伟的分析:这次,我并没马上叫他来谈话,而是冷静思考,把他的所有“典型事例”进行了仔细反复的分析,并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拥有和谐家庭,家长们素质也不低,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结合他较成功的事例:如在一次全校升旗仪式前的认真准备讲稿和大胆、流利的发言;较好接受了班级交给的寒假任务及较认真完成的电子小报等。

终于归纳得出一个结论:小伟特别想表现自己,希望时时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但又并未真正懂得如何表现。

3、与小伟的谈话:第二天,招呼他到办公室,没有批评他,而是较放松地亲切聊天一样,先一一表扬、分析他几次展现自己的机会抓住的不错,体现了自己的才能。

接着谈到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指出社会并不青睐过分谦虚或特别内向的人,更喜欢能大胆展示自己的人,并肯定他愿意表现自己的积极性符合时代发展。

他很开心地进入了谈话状态。

然后我们一起分析展示的结果:合适的表现既能增加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也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和能力,获得更多机会等;但如果不合适的表现则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使他人看重自己,甚至可能会让人生厌。

这些谈话也水到渠成,取得了他的认同。

再共同讨论如何正确表现自己:如课堂上,与老师的积极呼应,既能使课堂和谐,也能激发老师授课热情,多方面提高了课堂效率,反之对老师“挑刺”,盲目表现聪明,则会显出愚蠢、目中无人、缺少修养,影响师生上课情绪等;在与人交往时多点诚挚、热心,会表现出自己的宽怀和良好修养;而在做事时多点沉稳、肯干,则能表现自己的睿智和坚毅……总之,时时、处处都能表现自己,就看你如何做。

他脸上露出了羞愧。

最后表示:相信他会换位思考,时刻注意如何表现自己,体现真正的聪明。

4、初步效果:谈话结束时,从小伟的眼睛里,可以读出一种心悦诚服,他认真地点了点头,真挚地表示:一定注意自己的表现,慢慢改正,争做一个受欢迎的好学生。

当然,小伟虽很认同这次谈话,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习惯,不可能马上彻底改掉。

值得欣喜的是:从这以后,小伟上课时,对老师的态度好多了;有时可以发现他突然意识到什么,努力克制自己的一幕;当正在进行的错误被指出时,他会马上停止,接受批评也虚心多了。

而且,连带效应,班级里原来爱“附和”他的学生也少了。

也但愿小伟能多点自律【篇五:教育案例范文】未曾预约,却现精彩课堂是解不开的结,学生是猜不完的谜。

每个课堂既是一个已知数,又是一个未知数,已知在于预约:预约的精彩可以纷呈,预约的精彩可以醉人,然而未知的精彩也许更诱人。

当面对一堂语文课,教师就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个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为学生素养的提高创设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场景,还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历练的平台,是无法预约的精彩,没有预约的精彩往往会使教师措手不及,但教师要冷静对待,顺势利导,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把欣然而至的精彩留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