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 王臣大.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素论略[J].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2):123-129.
[21] 黄佩. 腹膜透析液添加丹参酮对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 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18-823.
[22] 张莉,田野,于心珂.腹膜透析液添加丹参酮对大鼠氧化应 激状态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0,23(1):12-19.
·60·
肿瘤微环境就像是一个小的生态环境,与其中的肿瘤细胞 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肿瘤微环境中慢性炎症、组织缺 氧、酸中毒、生长因子及免疫炎性反应等特征,Tool 样受体
承德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TLRs) 在肿瘤的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肿瘤微环境 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转 移的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价病情的靶标提供帮助。 1 肿瘤微环境
Vol.30 No.1 2013
联系[5,6],如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则是食管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是一些恶性肿 瘤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如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 相关,幽门螺杆菌(HP) 与胃癌相关,巨细胞病毒和E-B 病 毒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等。非特异性促炎物质如脂多 糖(LPS) 能促进肿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向其它脏 器转移[7]。慢性炎症刺激能导致肿瘤释放许多直接促进肿瘤 自身生长的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1、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白细胞介2 和趋化因子( 如CCL2、CCL7) 等,构成 一个有利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微环境[5,8]。 3.1.1 TGF-β:TGF-β 具有直接的促肿瘤细胞生长作 用,在维持骨形成和骨破坏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9]: 一方面,在肿瘤发生的起始阶段起着抑癌的作用; 另一方 面,在进展期可促进肿瘤血管新生,诱导有利于肿瘤浸润转 移的微环境形成。其在肿瘤细胞中可诱导表达VEGF、金属 蛋白酶MMP-2 和MMP-9,负调控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提 供蛋白酶丰富的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适 当的血管上皮细胞,直接或间接促使肿瘤细胞的转移。 3.1.2 炎性免疫细胞: 肿瘤恶变中有许多炎性免疫细胞的 参与和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是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 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它们释放趋化因子、血管生 长因子、基质降解酶等,形成有利于肿瘤生长和侵袭转移的 微环境[10]。还可通过产生活性氧和氮类,形成一种细胞DNA 的损伤剂过氧亚硝酸盐,加强肿瘤基因的不稳定性,引起基 因突变。乳腺癌及膀胱癌中趋化因子配体2 的表达与预后不 良呈正相关,集落刺激因子1 在子宫、卵巢、前列腺癌中高表 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是主要的、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中的造血生长因子,可在 体内募集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到达肿瘤临近的部 位,促进肿瘤发展进程,还可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主要招募 正常的内皮祖细胞到达肿瘤组织。 3.1.3 粘附分子: 炎症细胞产生的大量粘附分子为细胞恶 性转化、肿瘤细胞生长、迁移及浸润转移提供了便利。肿瘤 细胞可改变周围基质,使之成为有利于浸润并支持肿瘤生 长的细胞外环境,肿瘤的发展阶段依赖于基质的激活程度, 而粘附分子是肿瘤细胞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介导 者。如细胞的恶性转化通常以细胞骨架重排、粘附的减少及 异常粘附引起的异常信号传导为特征,细胞间正常粘附的 丧失引起肿瘤细胞的迁移和增生,导致浸润和侵袭。肿瘤细
[14] 高小平, 徐大勇, 张义龙, 等. 从丹参中筛选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59-365.
[15] 袁军, 鲁艳芳, 陈陶后, 等. 丹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 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GF-β1、ROS 和PAI-1 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00-2407.
[3] 刘伏友, 段绍斌. 丹参和硝普钠对腹膜溶质转运的对比研 究[J].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4):261-262.
[4] 席春牛, 周清发, 刘静. 丹参黄芪对实验大鼠腹膜透析 效能及腹膜超微结构的急性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 志,2001,11(1):1-3.
[5] 何伟明, 高坤, 周栋, 等. 丹参注射液对腹膜纤维化大 鼠腹膜通透性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10(12):1050-1055.
[16] 林琼真, 于洁, 邓英辉, 等.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梗阻性 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 志,2003,4(2):71-73.
[17] 乔保平, 张亚伟, 李道明, 等. 丹参对大鼠环孢素A 慢性 肾毒性的保护作用[J].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35(4): 307-310.
[8] 陶娜娜,蒋春明,张苗,等. 丹参酮ⅡA 对腹膜透析诱导的 大鼠腹膜组织学变化及CTGF 表达的影响[J]. 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2011,27(4):361-367.
[9] 张丹,舒静,王怡.丹参注射液减轻腹透液致大鼠腹膜结构 和功能损伤[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5):517-523.
[12] 李继承, 李则然, 张凯. 丹参、当归和川芎嗪注射液对腹 膜透析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干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2002,22(3):164-169.
[13] 毛海萍, 余学清. 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的临床重要性及保 护策略[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7):471-476.
证据表明,80% 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最终死于肿瘤转 移。从原发部位脱落的肿瘤细胞中,只有不到0.01% 的肿瘤 细胞能最终完成全部转移过程,形成肿瘤转移病灶,看似肿 瘤转移是一个低效率的过程,临床中却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因为肿瘤转移涉及肿瘤细胞间及肿瘤细胞和基质之间的 多个步骤和分子反应,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多阶 段、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涉及大量相关基因结构和 表达调控的改变,诸如基因突变、原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 失活等[3]。生物学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粘附、降解细胞外基质 (ECM)、侵袭基底组织、进入特定组织的归巢能力、运动迁移 和循环系统的转运和促血管生成。许多跟转移相关的基因 都引起了肿瘤细胞骨架系统的改变,造成肿瘤细胞伪足等 与细胞运动相关的结构的变化[4]。 3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 3.1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会增加肿瘤进展的风险。在肿瘤 进展的早期,炎性损害造就了一个有利于肿瘤发展的微环 境,组织慢性损伤带来的炎性刺激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
[6] 蒋春明, 陶娜娜, 孙琤, 等. 丹参酮ⅡA 对腹膜透析液诱 导的大鼠腹膜组织学变化及TGF-β1 表达的影响[J]. 东 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29(4):445-449.
[7] 张苗,蒋春明,邵秋媛, 等. 丹参酮ⅡA 对腹膜透析大鼠模 型伴发腹膜纤维化的预防干预作用[J]. 东南大学学报( 医 学版),2011,30(6):842-848.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程 浩1,贾喜花2 (1.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TLRs; 多靶点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879(2013)01-0征和重要标志,是大多 数癌症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肿瘤发生转移是由肿瘤细胞 内在的特性改变所决定的,尤其与所处的微环境息息相关。
承德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Vol.30 No.1 2013
的药理作用。虽然丹参制剂对腹膜透析患者各方面作用
及其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深
入,如丹参及化学成分的体内过程、丹参有效成分的作用
靶点及分子机制、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
[23] 李洪清, 徐学明. 丹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白细胞 介 素-6 和 肿 瘤 坏 事 因 子 的 影 响[J]. 临 床 内 科 杂 志, 2002,19(6):470-473.
[24] 孙琤, 张苗, 蒋春明.腹膜透析液添加丹参酮ⅡA 对大鼠 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 现代医学,2011,39(4):430-436. (收稿日期:2012-09-12)
究等。
【参考文献】
[1] 李均. 黄芪丹参及其有效组分抗肾纤维化的体外研究进 展[J]. 西部医学,2011,23(2):392-395.
[2] González-Mateo GT, Loureiro J, Jiménez-Hefferman JA,et al.Chronic exposure of mouse peritoneum to 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lterations of the peritoneal membrance[J].Perit Dial Int,2009,29(2):227-230.
肿瘤的形成、进展和转移不只与肿瘤细胞本身有关,而 是由多种异型细胞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组织,由此产生 肿瘤微环境的概念[1]。早在1979 年,Lord 等[2] 就提出肿瘤微 环境的概念,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肿瘤微环境是肿 瘤在其发生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细胞、 微血管、微淋巴管、组织液及少量浸润细胞等共同组成。它 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由许多基质细胞组成,包括成纤维 细胞、免疫炎性细胞、脂肪细胞、胶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及一 些血管细胞等。这些细胞可被肿瘤细胞诱导,在其周围产生 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趋化因子及基质降解酶,有利于肿瘤 细胞的增殖和级侵袭。它具有肿瘤组织内血供不平衡、间质 高压、营养物质相对缺乏、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大量生长因 子和蛋白水解酶的产生及免疫炎性反应等特点,其内存在 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周细胞、肿瘤相关性 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自然 杀伤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等。肿 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其抗肿瘤效应的下调有利于 恶性肿瘤的进展、新生血管的形成及向特定部位的转移。 2 肿瘤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