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2004级食用菌与蔬菜专业适用)生物工程与农业经济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9月说明本大纲是根据2004级三年制食用菌与蔬菜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是食用菌与蔬菜专业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植物的优良品种快速繁殖,脱毒苗木生产、缩短育种进程、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植物组培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为进一步开展组培实训及从事组织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要求、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适应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以2003年的教学大纲为蓝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2、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并紧紧围绕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应职岗位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技术推广与市场开拓能力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

3、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本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两个模块。

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授,在第三学期开设,共22学时。

实训教学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每学期为期一周。

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下表:(一)、实验教学时数分配表(二)、实训教学安排4、考核办法根据学生的实验实训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

5、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对实验原理的讲解,真正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

2)、实验过程要认真设计,精讲多练,注意关鍵技术环节的把握。

3)、做好演示实验,防止学生实验的盲目性。

4)、将实验作为实训的一种形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组协作完成实验内容。

5)、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实训内容一、实验内容实训一、参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如何组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和育苗温室,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规划与布局、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的构造。

教学内容: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规划与布局;分析天平的使用;蒸馏水器的使用;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方法;操净工作台的正确使用;磁力搅拌器、PH计的使用。

实训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器皿的洗涤与灭菌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组织培养的无菌意识;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器皿的洗涤与灭菌方法。

教学内容1)地涤面、墙壁和工作台的灭菌2)无菌室和培养室的灭菌3)培养器皿的洗与灭菌实训三、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目的要求通过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掌握配制与保存培养基母液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1、母液的配制(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母液ABCD)(2)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母液B)液。

(3)铁盐母液的配制(母液C)(4)有机物母液的配制(母液D)(5)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母液的配制2、母液的保存(1)装瓶;(2)储藏实验四、MS培养技的配制目的要求1.掌握分析天平、搅拌器、高压灭菌锅等各种常规仪器正确使用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母液移取的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3.熟练掌握扎瓶口的操作技术。

教学内容1.各种母液的移取、混合。

2.定容3.培养基的熬制4.培养基的分装5.培养瓶口的捆扎6.培养基的灭菌实验五、接种训练目的要求:掌握接种操作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外植体的采集;外植体的处理与灭菌;接种操作方法。

实验六、移栽驯化目的要求:掌握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方法与技术;基本掌握基质的配制方法。

教学内容:基质的配制;消毒;出瓶、冲洗培养基;移栽;驯化。

实验七、茎段的培养目的要求:掌握茎段培养的方法;基本掌握茎段取材和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培养基制作;茎段外植体的采集与处理;消毒;接种。

实验八、微茎尖剥离训练目的要求:掌握微茎尖剥离的方法与技巧;基本掌握外植体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外植体的采集;预处理;解剖镜下剥离微茎尖。

实验九、花药的培养目的要求:掌握花药的分离与接种操作技术;基本掌握植物花药培养外置体的选择与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花药分离与接种。

实验十、非洲菊的组织培养目的要求:掌握非洲菊的组织培养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

实验十一、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目的要求:掌握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外植体的采集;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

实验十二、草莓微茎尖培养目的要求:掌握草莓无毒培养的操作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培养基的制作;微茎尖的剥制与接种方法。

实验十三、马铃薯微茎尖培养目的要求:掌握马铃薯无毒培养的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微茎尖的剥制与接种方法。

二、实训教学内容实训项目一、马铃薯的脱毒苗培养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马铃薯脱毒的原理及快速繁育的生产规程2、掌握分离茎段的无菌操作转接技术3、掌握无根苗的生根培养技术。

4、掌握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5、了解种薯的播种于生产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1、无菌条件的建立2、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3、无毒苗的扩繁接种、培养及其观察4、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5、种薯的播种、生产管理、采收与贮藏实训项目二、转基因杨树的组织培养教学目的1、了解杨树快速繁育的生产规程2、掌握分离茎段的无菌操作转接技术3、掌握无根苗的生根培养技术。

4、掌握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5、了解杨树生产管理规程。

教学内容:1、无菌条件的建立2、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3、转基因苗的扩繁接种、培养及其观察4、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5、转基因种苗的生产管理。

实训项目三、非洲菊的组织培养教学目的1、掌握非洲菊茎段的无菌操作转接技术2、重点掌握非洲菊无根苗的生根培养技术。

3、重点掌握非洲菊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4、掌握非洲菊大棚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

教学内容1、无菌条件的建立2、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3、组培苗的扩繁接种、培养及其观察4、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5、组培苗的工厂化管理与大棚栽培实训项目四、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教学目的1、掌握蝴蝶兰茎段的无菌操作转接技术2、重点掌握蝴蝶兰无根苗的生根培养技术。

3、重点掌握蝴蝶兰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4、掌握蝴蝶兰温室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教学内容1、无菌条件的建立2、蝴蝶兰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3、蝴蝶兰试管苗的扩繁接种、培养及其观察4、蝴蝶兰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5、蝴蝶兰组培苗的温室栽培与管理。

三、实践实训教学考核方案(一)培养基的配制技术1、母液的配制:分析天平操作熟练;称量准确;溶剂选择得当;定容顺序合理、准确;无沉淀。

以上满分100分,每项有误减20分。

2、移液、定容:定性:一次性吸取,液体不能进到吸气球里;数量准确;移出时不滴不漏,桌面不湿;移进时吹净为度;仪器完好;以上满分20分,每项有误减4分。

定量:以完成八种母液需3min定为80分,每超过10秒减5分,每少用10秒加5分。

将以上定性和定量分数相加,为本项总分数。

要求:8种母液依次移取,并要记住各母液名称及移取量。

3、培养基的熬制与分装:蔗糖和琼脂称量准确,熬煮火适中,搅拌及时,琼脂充分熔化;定容准确;PH值调节正确;分装迅速,均匀且不沾瓶口,台面洁净;具协调组织能力;以上满分100分,每项有误减20分4、扎瓶口:定性:薄膜盖口居中,不偏不斜;扎线松紧合适;每项10分。

定量:以完成10瓶需60秒定为80 分,每多(少)用5秒减(加)5分或每少完成一个减5分。

5、灭菌:熟练灭菌锅使用规程(60分),装锅松紧适当(20分),灭菌彻底(20分)。

总评:母液的配制×20%+移液、定容×20%+培养基的熬制与分装×20%+扎瓶口×20%+灭菌×20%(二)植物器官培养的操作1、外植体的选择:选择健壮、无病外植体;包括适宜的选材时期、部位。

(5分)2、外植体的预处理:包括材料整理、冲洗要到位。

(5分)3、外植体消毒:包括消毒剂选择,消毒顺序、时间。

达到消毒彻底((2.5分),操作熟练(2.5分),顺序合理(2.5分),时间准确(2.5分)。

4、接种:包括接种速度(10分)、操作方法、接种质量。

达到无菌操作规范(以污染率为准) (5分),动作熟练(2.5分),切割准确(2.5分),分布合理(2.5分),台面洁净(2.5分)。

器官培养接种速度具体评分标准见附表1。

附表1 接种速度考核标准(以接5瓶所用时间计算)5、培养:环境调控(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适宜,现象观察细(5分),分析准确(5分),处理及时(5分);组培记录完整、及时、准确(5分)。

6、驯化移栽:包括驯化基质选配,炼苗,出瓶清洗,移栽,环境调控。

要求炼苗适度,培养基清洗干净,无损伤(5分),基质选配合理(5分),移栽要求整齐,深浅、松紧适宜,根系伸展(5分),环境调控及时、有效(5分),操作熟练(5分)。

7、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10分)总评:上述各项分值总和相加为总考核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