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公园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1.1为提高本市公园管理工作水平,规范各公园管理单位的管理行为,加强各级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园管理机构对公园管理工作的监督,依据《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办法》、《江苏省公园服务规范(试行)》、《无锡市公园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市区范围内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生态公园等。
公园名录按照《无锡市公园管理办法》规定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山水地貌管理2.1公园山水地貌(含自然和人工地貌)是形成公园特色景观的基础,必须严格保护,不得擅自改变。
2.2确需改变山水地貌原状的,应当按照《无锡市公园管理办法》规定,组织编制相关设计方案,并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实施2.3公园内的水体水质应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要求。
景观水体应当保持正常水位,维护水体的景观效果。
2.4公园内湖、池等水岸线应保持原有自然或规则的岸线和驳岸,池壁美观、不渗漏,设施完好无损,如有破损或残缺要及时修补。
第三章园林植物管理3.1 植物景观管理3.1.1植物景观是公园的基本要素,公园管理者应当把植物景观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3.1.2按照公园总体规划和植物种植设计,实施植物的栽培、调整和管护,保持公园特色植物景观。
3.1.3尚未建成或景观质量不高的植物景观,应当适时进行植物种植调整和景观改造。
调整改造须遵循《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的规定。
3.2植物养护管理3.2.1公园植物养护管理应当保持植物自然姿态或艺术造型,浇水、施肥、修剪应及时、科学、合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公园植物养护应当由专业单位进行,符合《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范及分级标准》的要求。
3.2.2乔木:树冠完整,枝条疏密得当,分枝点合适,姿态优美,生长繁茂,基本无枯枝和严重病虫害,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3.2.3灌木:保持树形自然美观,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3.2.4花卉:植株生长健壮,形正色纯,无残花败叶。
花坛:图案清晰美观,色彩明快,开花整齐,保持四季有花,无缺棵。
花境:配置科学合理,高低错落有序,季相变化丰富,与环境地貌相协调。
露地盆花:摆设要整齐美观,层次分明,色彩悦目,讲究布置艺术,不露盆钵。
3.2.5草坪:定期修剪,依地势顺延平整,边缘清晰,基本无杂草,无积水,无空秃。
3.2.6盆栽植物:植物健壮,枝叶繁茂,容器完好,观赏性强。
3.2.7地被植物:密度合理,覆盖力强,观赏价值高。
及时清疏枯枝残叶和补植,保持整体生长良好。
3.2.8藤蔓植物:定期修剪整形,保持良好的株型姿态,不乱牵乱爬,无枯枝败叶,长势良好。
公园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因地制宜选择藤蔓植物发展发展垂直绿化。
3.2.9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过渡自然,密度合理,控制范围,长势良好。
3.2.10绿篱:配置合理,块面线条整齐美观,与景观功能相协调。
植株生长良好,及时清除徒长枝、病虫枝,无缺株断垄。
3.2.11盆景:景、盆、几架搭配合理,艺术效果突出,特色明显。
3.2.12竹类:保持生长旺盛,自然美观,无倒伏,无枯桩,及时疏伐。
3.2.13病虫害控制:病虫害防治及时有效,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林植物病虫害控制措施,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植物引种等过程中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侵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灭。
3.2.14节水灌溉: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因地制宜地实行科学的灌溉方式,积极利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
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加强集水和雨洪利用。
3.3 古树名木3.3.1古树名木按《无锡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无锡市政府第131号令)的要求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
3.3.2古树名木应当确定保护范围,并根据需要设置保护设施。
3.3.3除对古树名木生长有利的部分植物可进行适量保留外,必须对古树名木周围生长的的阔叶树、速生树和杂灌草进行控制。
严禁在树下堆放污染古树根系、土壤的物品,如石灰、垃圾、废料等。
3.3.4古树名木树体及大枝有倾倒、劈裂或折断可能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或支撑等保护措施。
高大树体应当安装避雷装置,以防雷击。
3.3.5公园管理单位对古树名木采取的修剪、支撑、补洞等技术措施,应当及时记入古树名木档案。
3.4特色花卉3.4.1公园应当因地制宜地培植特色花卉,形成公园特色。
3.4.2已具有特色花卉的公园,应当加强特色花卉的保护、管理,注重引进、培育特色花卉新品种。
3.4.3特色花卉应当落实专人负责、精心养管。
注重保护特色花卉资源,做好特色花卉品种的编号、登记工作,加强物候期植株变化情况的观测和记录工作。
做好特色花卉图片、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建立电子档案,加强数据化动态管理。
3.4.4加强特色花卉应用研究和对外交流工作,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特色花卉展览活动。
注重保护和发展立体花坛等园艺技术的传承和应用。
3.5景观山林3.5.1景观山林内无枯倒木,死树清理及时。
高温、干旱季节及秋、冬季枯草清理及时。
3.5.2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防规模型的病虫害发生。
3.5.3适时适地实施林相改造,增植乡土树种,合理调整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种植比例,注重色叶树种的搭配,丰富山林四季景观。
3.6 专类公园植物特殊管理3.6.1专类公园应当围绕主题,保护和培育特色植物景观,强化专类公园主题特色。
注重利用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等特征,体现专类公园的主题特征,创造特色观赏景观。
3.7生态公园植物特殊管理3.7.1应严格保护公园的自然形态,减少人工化的痕迹。
保护自然的地形地貌、驳岸及植物的自然形态。
3.7.2加强植物生态群落的培植和保护。
3.7.3减少一二年生草花的运用,宜采用野生花卉和野生地被。
3.7.4注意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杜绝污染,创造良好的动物长期栖居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7.5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激发游客兴趣和爱心,促使游客共同保护野生动物。
第四章园林建筑及设施管理4.1 园林建筑及设施管理总要求4.1.1公园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公园内园林建筑及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修缮维护计划,完善安全检查措施,保证园林建筑和设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4.1.2园林建筑应当主要用于为游人服务。
餐饮、展示、游憩等服务性用房的公共区域应当向公众开放。
4.1.3严格控制出租公园房屋。
禁止改变公园内建(构)筑物等公共资源属性设立私人会所,以及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商业经营场所。
4.2园林建筑4.2.1园林建筑(亭、台、楼、阁、廊、榭、轩、馆、大门等)及园林小品(雕塑、花架、喷泉、假山、塑石、栏杆、汀步、景门、景墙等)要保持外观良好,整洁美观。
4.2.2建筑门窗、室内座椅、灯具和装饰物品要经常擦拭、除尘,做到无灰尘、无蛛网、无污垢、无乱刻乱划。
4.2.3园林建筑一般两年油漆粉刷一次,损坏要及时维修。
在粉刷和维修时应注意保持园林建筑的原貌和风格,不得随意改变。
4.3基础设施4.3.1给水、排水、供电、供气、弱电等管线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管线设施应隐秘布设不得影响公园景观,新建管线设施应入地铺设。
4.3.2园内指示牌、导游图、公园简介、游客须知、动植物介绍牌、安全警示牌等公共信息牌示简洁美观,布局合理,与整体景观协调,保持完好常新。
文字、图形、符号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标准。
4.3.3园路、平台、步级、护栏、椅凳、路灯、垃圾箱等设施布局合理,维护及时,保持完好。
设施的样式、风格应当与公园景观、历史、文化特点等相协调。
4.3.4金属设施(铁门窗、铁围栏、花栏及其他金属装饰构件)应保持完好,及时除锈、油漆。
4.4服务设施4.4.1公园服务设施应符合公园设计规范,与景观协调,布局合理,标识明显,设施完好。
4.4.2 综合性公园应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其他公园应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
4.4.3健身设施场地设置合理,设施功能完好,标识明显。
4.5游乐设施4.5.1游乐场、游乐园、儿童乐园等设置必须遵循公园总体规划和公园设计规范,布局合理,不得随意变更或扩大。
4.5.2游乐设施严格控制噪音等污染。
水上游乐项目严格控制使用柴油、汽油类动力船,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水上船只应具备污染物收集装置。
4.6机械设施4.6.1园内机械设施要保持外观整洁、状态良好,符合安全标准,在指定地点停放。
4.6.2各种园林机具(剪草机、修剪机、拖拉机、喷雾器等)应专人维护和操作。
第五章园容卫生管理5.1 公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卫生保洁制度,责任到人,实行定员、定岗、包干管理。
5.2环境卫生管理5.2.1公园对主要干道、主要游览区应当及时进行清扫,并随时保洁。
非主干道和非主要游览区应当每日至少清扫一次,做到无卫生死角。
加强日常保洁,保持公园环境整洁。
5.2.2园内椅凳、垃圾箱、标识牌、健身器材、游船等设施应当每日清洁,定期消毒,做到整洁美观。
5.2.3建筑门窗每日保持清洁。
及时清理屋顶杂草、杂树。
室内环境保持整洁。
古旧家具、字画、古玩器皿、匾额、楹联等室内陈设的保洁措施得当。
5.2.4垃圾日产日清,采用封闭或遮盖的方式清运,防止二次污染。
5.2.5清扫器具整洁、实用,摆放规范,不得在游览区影响景观的地点堆放。
作业时注意避让游客,卫生保洁操作应当文明规范,注意防止二次扬尘。
5.2.6提倡公园枯枝、落叶就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科学循环利用。
禁止在公园内焚烧树叶、荒草、园林废弃物等。
5.2.7园内有施工现场应做到规范遮挡,竣工后及时清场,恢复原貌。
5.2.8雨雪后应当及时清扫园路及主要活动场地。
公园内应以人工和机械除雪为主,禁止使用化学除雪剂。
5.3厕所管理5.3.1厕所要落实专人负责,全天候保洁,清扫人员佩证上岗。
5.3.2设立厕所卫生监督电话并上墙。
5.3.3厕所全日候保持整洁干净。
每日应当及时清洗,节假日增加清洗次数,定期喷洒卫生药剂。
地面无积水、无污染、无蚊蝇、无明显臭味、无堵塞。
5.3.4各项公共设施齐备完好。
厕内照明灯具、洗手器具、镜子、挂衣钩、烘手器、冲水设备、便器等设施、设备无破损。
5.3.5厕所内严禁堆放杂物和垃圾,清洁工具不外露。
5.3.6厕所开关门时间应与公园开放同步。
第六章服务管理6.1门区服务6.1.1公园应当每日定时开放。
开放时间、售票时间应当明示。
因特殊情况需要闭园的,应当报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提前公示。
6.1.2售票处标识明显。
公园票种、票价及各类优惠政策应在售票窗口显著位置公示。
提倡采用电子门票。
6.1.3售票员唱收唱付,票款当面点清。
检票验票准确、规范,严格执行售票窗口明示的优惠政策。
6.1.4检售票人员服装统一,佩证上岗,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并热情、耐心解答游客问讯,及时疏导游客。
6.2 商业服务6.2.1公园内商业服务网点的设置应当布局合理,总量控制,符合公园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