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课堂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11-03-15T15:16:18.420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8期作者:季仲秋[导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阜宁县明达中学季仲秋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时,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
1. 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
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
曲问,有些问题原本可以照直叙述,但那样往往缺失启发性,难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印象不深。
若改变原来叙述的方式,巧设提问的角度,让学生的思路拐了一个弯,搭上桥,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表象。
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2.提问语言要明确化。
语文具有形象、生动、简洁等多样化的语言特点,教师提问既要顾及这种学科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要用自然语言准确精炼表述,不能含糊不清。
如:“学了此文你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这个问题目的性不明确,学生不好回答。
教师发问时,应尽量做到长话短说,问题指向性明确。
且教师把问题说出后,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
3.提问留时要合理化。
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
老师把问题说出后,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
4.提问次序要无序化。
有些教师往往依照学生的座次依次发问。
或者依照点名册上的名次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发问的机会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但是其流弊与先指名后发问的情形相同,因为发问既有一定的次序,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论到某生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
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个问题,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全班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
5.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而不单单是一个受教育者。
课堂提问时尊重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时尊重学生,是教师民主管理课堂的表现。
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
也只有如此,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所以当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特别是对老师的提问保持沉默时,老师最好要面带微笑,通过重复该问题、改变问题的措辞,缩小提问的范围等手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激励学生开口讲话,哪怕学生开口只讲一句话,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适时让学生“体面”地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