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

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儿入院后进行紧急治疗,同时评估患儿具体情况,给予患儿全面护理。

结果:32例患儿肺炎体征消失,胸透正常,心功能显著改善,护理显效,5例患儿肺炎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有待进一步恢复,护理有效,总有效率93.37%。

结论: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全面护理,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儿肺炎症状,帮助患儿心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小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护理
肺炎属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由致病微生物导致肺部感染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小儿性肺炎是儿科常见严重疾病之一,存在一定死亡率,加之小儿肺炎病症表现不明显,故临床诊治需加以重视[1]。

心功能不全是小儿肺炎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能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往往始于左侧心脏,首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这会进一步加重肺功能障碍,诱发肺炎加重,对小儿生命健康威胁极大[2]。

临床研究表明,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控制病情、提高救治率。

文章现以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无其它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

患儿肺炎诊断符合《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心衰诊断标准如下:1)非发热或缺氧所致心率加快,每分钟心跳次数160次以上;2)呼吸困难,频率每分钟60次以上,青紫加重;3)肝脏短时间内增大;4)舒张期奔马律或心音低钝;5)下肢水肿,面色灰白,口周发绀。

入选病例中,男20例,女18例,患儿年龄4个月~37个月,平均年龄(19.8±7.4)个月,患儿病程3~17天,平均病程(6.3±2.1)天。

1.2 方法
全部患儿入院后立即进行给氧、强心等基础抢救。

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给予患儿血管活性药物或抗感染药物。

给予发热患儿物理降温,必要者用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治疗期间密切给予患儿生命体征检测,给予患儿全面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患儿入院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建立循环系统检测,定期测量记录肝下缘,以实现心衰早期判断,尽早治疗。

2)控制好病房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静舒适;日常巡视病房动作轻缓,打扫使用湿拖布,尽量避免灰尘飞扬;针对没有特殊护理要求者,日常治疗和护理应尽量集中进行,避免频繁刺激患儿。

3)充分让心力衰竭患儿卧床休息是减轻患儿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
日常护理尽量不要打扰患儿休息,严重哭闹以致无法正常休息者,可酌情给予镇静药物,但必须遵照医嘱。

心衰好转时,可辅助患儿缓慢活动并逐渐调整运动量,避免过度卧床导致静脉血栓,也严防活动过度,加重病情。

4)给予患儿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少进多餐,注意营养均衡,同时控制盐分摄入量,防止食物摄入不当影响心肺功能;哺乳期婴儿母乳喂养,哺乳量每次可酌情减少;日常喂养患儿时尽量将其上身抬高,不可过急过猛,防止食物呛进呼吸道,引发咳嗽或继发感染;5)通过物理降温方式帮助患儿调节体温,体温严重过高者可遵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药物效果;患儿发热期间所用床单、被罩及衣物要勤换洗,定期为患儿进行口腔、皮肤清洁;长期发热大汗有导致患儿虚脱的可能性,护理期间要严密防治;6)患儿呼吸困难、憋喘时,及时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患儿氧气,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辅助患儿呼吸;通过翻身、拍背等方式帮助患儿呼吸道畅通,适当使用化痰、祛痰制剂,辅助患儿排除痰液。

给予患儿宽松衣着,避免影响呼吸。

7)患儿全部治疗用药都必需遵照医嘱按时、定量给予。

两种及两种以上口服用药需分开服用,不得混合用药,同时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儿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尿量等;用药呕吐者上报医生,由医师决定后续用药办法。

8)给予患儿温柔、体贴的照顾,给予家长心理护理;积极指导家长配合院方护理工作,同时言语安慰、鼓励患儿家长,避免患儿家长情绪过激影响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给予患儿家长健康教育,叮嘱家长定期给予患儿身体检查,加强患儿营养,适当增强活动锻炼,换季时节注意保暖等,防止肺炎复发。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肺炎体征消失,胸透正常,心功能至少改善II级;有效:患儿肺炎体征基本消失,胸透偶有阴影,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患儿肺炎体征、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或患儿死亡。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结果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治疗与护理,38例患儿中,10例患儿1周内治愈,19例患儿2周内治愈,3例患儿3周内治愈,5例患儿连续治疗4周后肺炎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仍有待恢复,1例患儿于治疗第3周急性肺水肿死亡,治疗总有效率97.37%,详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心肺功能发育不健全,小儿因感染等因素发生肺炎时,常伴有心功能障碍。

当患儿出现心率≥160次/分、肝脏增大、面色灰白、呼吸急促、奔马律等症状时,应考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能,临床需及时诊断救治[1]。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属儿科急危重症,患儿急性发病时病情复杂,需要重症监护。

及时有效地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是降低肺炎合并心衰患儿死亡率的关键,心力衰竭通常在肺炎发病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出现。

因此,接诊小儿肺炎后,要密切观察患儿体征变化,切不可因为已经用药或患儿病症有所好转而忽略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性[34]。

护理人员要熟知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病症特点,确保日常护理期间患儿出现心力衰竭征象能够及早发现,为早诊断、早治疗奠定基础[5]。

本次临床研究给予患儿全面护理,护理内容不仅包括常规的饮食指导、环境清洁、用药指导等。

还注重根据患儿实际病症特点开展针对性护理服务,如肺炎属呼吸系统疾病,为减少患儿粉尘等异物吸入量,保持呼吸道清洁,采取了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减少人员流动、湿拖布清洁卫生等措施,这能够为小儿养病提供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专业治疗和精心的临床护理,38例患儿中有32例患儿在3周内完全治愈,5例患儿病情显著好转,治疗总有效率97.37%,提示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全面护理,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儿肺炎症状,帮助患儿心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兰,张丽英,钱海燕,等.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03):622623.
[2] 杨剑.44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7):144146.
[3] 颜振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321234.
[4] 赵丽娟.浅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04):21192120.
[5] 宋莉辉.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5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