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 专题复习
基础知识回顾: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 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 , , ,AAS , (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到角两边距离 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

6、等腰三角形性质:
]
(1)等腰三角形两腰 ;(2)等边对 ;
(3)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 。

7、等腰三角形判定:
(1)有两条边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8、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有一个角是60°的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边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达标练习:
1、如图,∠1=100°,∠C =70°,则∠A 的大小是( )
* ° ° ° °
2、如图,△ABC 中,AB =AC ,∠B =70°,则∠A 的度数是( )
° ° ° °
3、三角形的下列线段中一定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 )
{
A.中线
B.角平分线
C.高
D.中位线
4、下列各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 )
,2,4 ,5,9 ,6,8 ,5,11
5、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或20
6、如图,AB ∥CD ,∠A+∠E =75°,则∠C 为( )
° ° ° °
7、如图,D 、E 分别是△ABC 边AB 、BC 上的点,AD =2BD ,BE =CE ,设△ADF 的面积为S 1,△CEF 的面积为S 2,若ABC S =6,则S 1-S 2= 。

( 第2题 第1题 第6题
8、如图,已知∠B =∠C ,添加一个条件使△ABD ≌△ACE (不标注新的字母,不添加新的线段),你添加的条件是 。

9、若实数x 、y 满足4-x +8-y =0,则以x ,y 的值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10、如图,在△ABC 中,∠B =47°,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 °。

11、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点E ,垂足为点D ,连接BE ,则∠EBC 的数为 。

12、如图,在△ABC 中,AB =AD =DC ,∠BAD =20°,则∠C = 。

13、如图,CD =CA ,∠1=∠2,EC =BC 。

求证:DE =AB 。

)
;
14、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

求证:AB =AD 。

>
15、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 =BD 。

求证:(1)BC =AD ;
(2)△OAB 是等腰三角形。


第7题 第8题
"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
16、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

第16题
~

17、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

(1)求证:DE平分∠BDC;
(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

"
第17题
^
,
.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180°,不相邻。

2、大于,小于。

3、相等,相等,SAS,ASA,HL。

4、相等,相等,
5、相等,垂直平分线上。

6、(1)相等;(2)等角;(3)重合。

-
7、(1)相等;(2)相等。

8、等腰,60°,相等。

达标练习:
1、C;
2、D;
3、A;
4、C;
5、C;
6、C;
7、1;
8、AB=AC(或AD=AE 或BD=CE或BE=CD或EF=DF或BF=CF)。

9、20;10、;11、36°;12、40°。

13、证明:∵∠1=∠2,
∴∠BCA=∠ECD。

在△BCA和△ECD中,
BC EC
BCA ECD CA CD
=
∠=∠
=








.
∴△BCA≌△ECD(SAS)。

∴DE=AB。

14、证明:∵AD∥BC,
∴∠DBC=∠ADB。

又∵BD平分∠ABC,
∴∠ABD=∠DBC。

∴∠ABD=∠ADB,
∴AB=AD。

[
15、(1)证明:∵AC⊥BC,BD⊥AD,
∴∠D=∠C=90°。

在Rt△ACB和Rt△BDA中,
AB BA AC BD
=
=





∴△ACB≌△BDA(HL)。

∴BC=AD。

(2)证明:由△ACB≌△BDA,得∠CAB=∠DBA,∴△OAB是等腰三角形。

16、(1)证明:∵OB=OC,。

∴∠OBC=∠OCB。

∵BD、CE是两条高,
∴∠BDC=∠CEB=90°。

又∵BC=CB,
∴△BDC≌△CEB(AAS),
∴∠DCB=∠EBC。

∴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2)点O是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
理由:连接AO。

∵△BDC≌△CEB,
∴DC=EB,CE=BD。

∵OB=OC,
∴OD=OE。

又∵∠BDC=∠CEB=90°,AO=AO,
∴△ADO≌△AEO(HL)。

∴∠DAO=∠EAO,
∴点O是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17、(1)证明:在等腰直角△ABC中,∵∠CAD=∠CBD=15°,
∴∠BAD=∠ABD=45°-15°=30°,
∴BD=AD,
∴△BDC≌△ADC,
∴∠DCA=∠DCB=45°。

由∠BDE=∠ABD+∠BAD=30°+30°=60°,∠EDC=∠DAC+∠DCA=15°+45°=60°,∴∠BDE=∠EDC,
∴DE平分∠BDC。

(2)证明:连接MC,
∵DC=DM,且∠MDC=60°,
∴△MDC是等边三角形,即CM=CD。

又∵∠EMC=180°-∠DMC=180°-60°=120°,
∠ADC=180°-∠MDC=180°-60°=120°,
∴∠EMC=∠ADC。

又∵CE=CA,
∴∠DAC=∠CEM=15°,
∴△ADC≌△EMC,
∴EM=AD=D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