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复习资料

填空1.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从氏族社会晚期到“五四”运动以前约5000年历史中在中国范围内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2.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制度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3.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深层。

4.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了农业活动。

5.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家国同构”。

6.河姆渡文化区产生了“水稻文化”。

“小米文化”7.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建立在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生产的土壤里。

8.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陆九渊),他建立了以“理”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

9.儒家经典所谓十三经是在唐宋代形成的。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最早出自《大学》(《论语》)。

11.“轴心时代”概念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斯卡尔·马克思提出的。

12.“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出自《论语》《孟子》13.“性善论”是孟子韩非子思想的基础。

14. “尚贤”、“尚同”反映了道家墨家的政治理想。

15.春秋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子产,在执政期间,进行了法制改革,其最大贡献在于“铸刑鼎”。

16.“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希腊文religare,意思是“联系”。

17. “日神崇拜”现象在世界原始宗教崇拜中很突出,中国也不例外,古代中国把日神(即太阳神)叫羲和望舒。

18.藏传佛教“喇嘛”一词,藏语意为上师大师。

19.唐代武则天时期曾经责令各州府设大兴善寺大云寺。

20.中国古代被称为“谪仙人”的古代诗人是李白王维。

21.古代餐具有匕、叉、箸,其中箸就是今天大众普遍使用的筷子,汤匙22.古代饮食器具中,“甑”是一种用来蒸饭盛饭的器具。

23.唐代陆羽陆机撰写的《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之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

24.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服为贵,秦始皇时期规定官至三品以上着绿袍,平民穿白袍青袍。

25. 明清时期官服实行“补子”制度,其中一品文官补子纹饰为仙鹤孔雀。

26.布达拉宫始建于明初清初,是著名的藏式宫殿建筑。

27.纳征礼是是古代婚礼程序之一,所用礼物在各代规定不完全一致,民间多用首饰、细帛,后演变为财(彩)礼。

28.一般认为,在十二生肖中,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随遇而安。

29.古琴曲《潇湘云水》是宋代音乐家郭楚望姜夔的代表作。

30.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今体书法,而被奉为“书圣”。

判断正误1.从结构学角度看,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错2.剪纸艺术不属于物质文化范畴。

错3.服饰属于物质文化范畴。

错4.文化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对5.制度文化是以社会制度的形式呈现的文化现象。

对6.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风俗、习惯、情感、信念、思想倾向是精神文化的表现。

对7.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对8.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应该继承发扬的精华,也有应当剔除的“糟粕”。

对7.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

对8.龙山文化是海岱文化区的代表文化。

错9.与自认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拜是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10.魏晋时期,玄学大盛,其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

11.孔子作为教育家,推动了文化学术的下移,改变了官学一尊的局面。

12.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恶论”针锋相对的看法“性善论”。

13.“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作为思想范畴。

其出现时间不早于汉代。

14.墨家的组织形式和政治主张,脱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这是它最终不能发扬光大的原因之一。

15.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商鞅提出“宽”“猛”相济的统治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猛”即强调严刑峻法。

16.在人类由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原始宗教就已经出现了。

17.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叫飞廉。

18.“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指佛教美术的两种绘画风格。

19.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当地的主要宗教是苯教。

20.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成熟定型期,这期间道教形成了上清派、灵宝派和三皇派等道派。

21.三餐制在东周时期为一般贵族阶层采用,大约到战国时期,一日三餐习惯为普通民众采用,今天仍是人们饮食的主流。

22.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这叫做酢,客人要回敬主人,这叫做酬。

23.宋代服饰与唐代服饰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即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

24.中国古代居住建筑主要有穴居式和干栏式两种形式。

25.古人的名、字由尊长代取,但号可以自取。

26.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从文明对偶婚发展而来,产生于西方,它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27.一般认为,到了汉代,除夕、元旦、寒食、端午、重阳等节日已经基本定型。

28.宋明时期,元宵节观灯均是五天,其间昼市夜灯,热闹异常。

29.我国古代乐器根据制作使用的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瓠、竹八类,称之为“八音”。

30.京剧的主要角色有生、旦、净、末、丑。

单项选择1. “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这句话是下列哪位学者的观点?梁启超梁漱溟胡适鲁迅2.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是指:远古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宋明时期明末至“五四”运动时期3.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期是指:远古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宋明时期明末至“五四”运动时期4.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期是指:远古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宋明时期明末至“五四”运动时期5.下列文化中属于江汉文化区的是: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6.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地里环境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国的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了农业活动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华东、华南地区也有广泛分布中国的气候条件,影响文明扩展的方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将中国划分为温湿的东南地区和干旱的西北地区两大区域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韩非子王充董仲舒朱熹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反映的是思想观念儒家道家墨家法家9. 儒家经典十三经中,属于语言文字工具书的经典是春秋论语尔雅尚书10.在甘肃境内,古代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最早的文化类型是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四坝文化11.提出“理”“性”“道”等哲学范畴,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的儒家学派人物是: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12.“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反映了古代思想的社会政治观。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13.下列不属于墨家思想的是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兼爱非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4. 明确提出道家,并将其列为“九流十家”的著作是:《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15.下列关于原始宗教崇拜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原始宗教由远古时期人类的巫术仪式演化而来原始宗教缺乏群体性和氏族特征原始宗教反映等级观念原始宗教有地域性和象征性16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代大约是:战国时期西汉末年东汉初年魏晋十六国时期17. 道教成为一种有组织、系统化的独立宗教,是在时期。

西汉东汉魏晋隋唐18.隋文帝时期,国都大兴城(汉长安城东南)建立了执行佛教政策的国家寺院,即白马寺白云寺大兴国寺大兴善寺19.关于藏传佛教,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分“前弘期”和“后弘期”在前弘期,只有佛本之争,佛教内部没有不同派系藏传佛教各派是在后弘期中逐渐形成的苯教在前弘期与佛教融合20.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深受道教影响,干宝的作品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搜神记太平广记游仙窟朝野佥载21.在下列古代器物中,不属于盛食器的是:甗簋豆簠22.“鉴”原本是盛酒器盛水器进食器盛食器23.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裥裙襦裙百褶裙月华裙24.“东坡巾”流行于唐代五代宋代明代25.“高台榭、美宫室”是时期的宫殿建筑特色。

春秋魏晋隋唐明清多选题26.“青莲居士”是下列哪位文学家的号?陶潜杜甫李白苏轼27.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中和节上巳节乞巧节重阳节28.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而设定的节日。

屈原杜甫李白苏轼2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离骚九歌九章30.元代杂剧开辟了戏剧黄金时代,出现了一批光耀千古的作家和作品,其中创作的《汉宫秋》取材于王昭君和番之事。

关汉卿马致远汤显祖孔尚任多项选择1.从结构学角度看,文化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2.关于物质文化表述,下列正确的是:物质文化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物质文化是有形的、以器物形态表现的文化。

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

3.下列属于制度文化的是:家族制度、家庭制度、婚姻制度、行帮会4.中华民族精神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下列表述恰当完整的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崇尚气节、正道直行豁达乐观、宽容和平乡土情谊、民族精神5.社会结构的宗法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模式,这种模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具有浓烈的“孝亲”情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传统的极端尊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外心理6.社会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模式,这种模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导致国人严重的服从心态,迷信权威、权力导致文化人入世的人生态度形成文化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7.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史前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形成了三大文化区,它们是:河洛文化区海岱文化区江汉文化区羌戎文化区8.河洛文化区的代表文化有: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10.下列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选项有:伦理道德为立身之道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经学为治学根本义利合一为价值追求11.关于孔子言行的事迹,下列表述准确的是: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老年致力于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传授,如《诗经》、《论语》等文献都经过他的整理并用来作为教材。

孔子致力于教育,据说他有弟子三千人,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事迹。

12. 下列属于法家学派的人物是:子产商鞅荀子韩非子13.自秦以后,墨家学派几乎绝迹的原因有:墨家学派代表了下层民众的利益,缺乏话语权,进入不了主流社会。

墨家学派的组织形式和政治主张,脱离封建社会现实墨家讲求苦行实践,纪律严明,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

墨家学说理论自身的局限性。

14.关于韩非子的言行事迹,下列表述准确的是: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是“自为”的,是“好利恶害”的。

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他提出“宽”“猛”相济的通知策略。

他把前期法家思想家的观点加以总结,融会贯通,形成了较为完整和实用的法家理论体系。

15.下列属于原始宗教的是日神崇拜雷电崇拜英雄崇拜偶像崇拜16.原始宗教的特点是神灵崇拜群体特征等级观念巫术体系地域性和象征性17.佛教所谓“三宝”指的是:佛法律僧18.佛教所讲的“三藏”指的是:经律论法19.下列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的表述,准确的有:佛教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佛教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成熟提供了素材,奠定了基础佛教教谕和偈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借鉴的主要思想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语汇20.一般认为中国道教的来自于: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春秋时期的法家思想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21.在下列古代器物中,属于炊具的是:鼎鬲甗尊22.在下列器物中,属于酒具的是:尊彝觥角23.下列关于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表述准确的选项是:商朝以前,一般多用上衣下裳制,后世的胡服、裤褶、襦裙等便是其遗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