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水路运输系统

第四章水路运输系统


二、水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性
➢ 运输能力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巨型油船的质量达55万t以上,集装 箱船箱位已达5000~6000TEU,矿石船载质量达35万t,巨型客轮超 过8万t。
➢ 能源消耗低; ➢ 单位运输成本低:约为铁路运输的1/25~1/20,公路运输的1/100; ➢ 续航能力大; ➢ 受气候和商港限制,且可及性低; ➢ 劳动生产率高; ➢ 船速低,一般船舶行驶速度只能达到30km/h左右(冷藏船可达
筑物)、港口水域及陆域设施 船舶经营者和各种代理业
第二节 船舶
一、船舶的构成 二、船舶的重量和容积性能 二、船舶的航行性能 三、船舶分类
一、船舶的构成
船体: 船体是指主甲板以下部分,它是一个直接承受静水压力、浮力、波
压力、冲击力、货载及本身重量等各种外力的空间结构。为了使船舶行驶时 所受的阻力最小,船体做成流线型曲面,船体两端多为尖楔形或匙形。船体 前端叫船首,后端叫船尾。 一般货船的中部较肥,首尾端较瘦。船体中部的舱容大,适宜于作货舱和机 舱。首尾端常用作压载水舱和放置锚链或舵机等。船体左右两侧叫船舷。船 体顶盖为一全通连续甲板,称为主甲板。主甲板架在横梁上,它是承载船舶 纵向强度的重要构件,同时也支撑压在甲板上的负荷。除主甲板外,大型船 舶内还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二、第三甲板。船体构造中,主要部分是主船体和 上层建筑。 ➢ 主体部分一般指上甲板以下的部分,它是由船壳(船底及船侧)和上甲板围成 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空心体,是保证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体强度 的关键部分,一般用于布置动力装置,装载货物,储存燃油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 各种舱室。 ➢ 上层建筑位于上甲板以上,由左,右侧壁,前,后端壁和各层甲板围成,其内部主要 用于布置各种用途的舱室,如工作舱室,生活舱室,贮藏舱室,仪器设备舱室等。
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多个港口,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 的水运体系。
我国水路运输的现状
发展迅速,至1997年底,我国民用船舶已发展到32万艘,近5000万载重吨, 其中从事外贸运输的船舶2000多艘,2300万载重吨。从事国际航运的船公司 有300多家,沿海运输的船公司有1300多家。
➢ 我国在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从事水运,在商代即出现了帆船; ➢ 春秋时期开凿了世界上第一条运河———胥溪。 ➢ 始于春秋时期,经历隋、元两代的大规模开凿的大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
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全长1794km。 ➢ 12世纪初,我国首先将指南针运用与航海导航; ➢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入侵后,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域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一
一、水路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
世界水路运输的发展
➢ 舟筏时代: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 帆船时代:远在4000年前,据记载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从15世纪到
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 ➢ 蒸汽船时代: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将蒸气机驱动用于船舶,
并航行成功,船舶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 柴油船时代:柴油机船问世后,逐渐取代了蒸气机船,第二次世界大
四、水路运输的分类
贸易种类内外贸贸运运输输
按航行区域内沿远河海洋运运运输输输
湖泊(包括水库)运输
水路运输按运输对象货旅物客运运输输
按运输工具排船筏舶运运输输
定期船运输
按船舶营运组织形式专不用定船期运船输运输
五、水路运输系统的组成
船舶与港口 主要基础设施:港口水工建筑物(防护建筑物、码头建筑物和护岸建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港口 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快煤炭、石油、矿石、集装箱等大 型专业化码头和进出港深水航 道的建设。
“一纵两横两网”京杭大运河、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三个主通道,以及长江 三角洲江南航道网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网。
航线分类
(1)远洋航线,是指运输船舶(或其它水运工具)跨越大洋的运输航 线。比如,由我国港口跨越大洋航行至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美洲等处的客货运输航路。 目前除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航线外,还有从大西洋通过地中 海、印度洋到太平洋区域横贯几个大洋的航线。
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1997年突破1000万TEU,2005年我国沿海主要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约6980万TEU,同比增长23.50%。
航运市场全面开放。
大力推进华南地区形成以香港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华 东地 区形成以上海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北方形成以大连、天津、 青岛为主的环渤海湾港口群。
40km/h,集装箱船可达40~60km/h。
三、水路运输的经营特性
➢ 投资额巨大且回收期长,如新造一艘大型集装箱船(运能3500TEU), 造价为5000~6000万美元,回收期限一般为20年;
➢ 国际化经营且竞争激烈; ➢ 兴衰循环,运费收入不稳,与世界经济状况有关; ➢ 舱位无法储存; ➢ 要尊重国际法律
战后,随着国际间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高速 化、自动化和内燃机化发展;港口向泊位深水化、码头专业化和装卸 机械自动化方向发展。
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
➢ 具有发展水运的自然条件:我国有大陆海岸线一万八千多公里,岛屿海岸线 一万四千多公里,流域100km2以上的天然河流有五千多条,大小湖泊有九百 多个;
交பைடு நூலகம்运输工程学
第四章 水路路运输系统
第一节 水路运输系统的发展及其特征 第二节 船舶 第三节 港口及其陆上设施 第四节 船舶营运指标 第五节 水路运输的组织
第一节 水路运输系统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水路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 二、水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性 三、水路运输的经营特性 四、水路运输分类 五、水路运输系统的组成
(2)近洋航线,是指本国各港口至邻近国家港口间的海上运输航线。 在我国,习惯上指由我国各港口东至日本海,西至马六甲海峡,南至 印度尼西亚沿海,北至鄂霍次克海的各海港间的航线。
(3)沿海航线,是指本国沿海各港口间的海上运输航线。在我国,沿 海航线以厦门为界,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航区。北方沿海航区,北起 鸭绿江口,南起厦门港;南方沿海航区,东起厦门港,西起广西东兴 港,包括海南岛、台湾与南海诸岛的港口和水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