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洁的危机公关

宝洁的危机公关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SK-II化妆品被查出违禁成分、遭遇退货的事情。

我所关注的是宝洁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其处理危机的公关意识和手法。

首先是对质检部门的态度。

国家质检总局14日通知指出,近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蜜丝佛陀公司制造的9种SK-Ⅱ品牌系列化妆品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

按照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的有关规定,化妆品中不能含有铬、钕等禁用物质。

消息一出,化妆品市场一片哗然。

当晚20点30分,宝洁公司发出官方声明表示,“安全和质量对于SK-Ⅱ至关重要。

SK-Ⅱ所有产品上市前都经过了公司内部严谨的安全评估,并且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都经过卫生部严格检验和注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有充分的保障。

SK-Ⅱ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并未添加文中所涉及的成分。

我们也是在今天(9月14日)刚刚接到相关信息。

对于本进口批次产品中发现的问题,宝洁公司将全力配合政府部门了解情况,使之得以顺利解决。

”在表示配合官方调查问题的同时,SK-Ⅱ品牌公关发言人于次日晚表示,有需要的消费者可以在SK-Ⅱ的授权专柜办理相关产品的退货手续。

退货原则包括:必须是与此次检验出的有问题的相关产品;消费者有过敏反应并有医院相关证明;有购物小票但不能跨专柜退货;产品剩余量不得少于总量的三分之一。

办理退货的条件有些苛刻,但国内一些销售商深知此次质检总局发话的份量,纷纷采取了先行赔付的方式,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商场直接拿到退款,而这笔钱先由商场垫付。

作为一家跨国化妆品公司,宝洁不是第一次应对品牌质量危机,但其应对措施相当及时,总能把问题很快地解决。

反观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遇到质量问题时,一是能抵赖的尽量抵赖,不承认自己的产品有问题,二是即使承认了,理赔措施也不及时、不到位,一次就让消费者伤了心。

透过宝洁的SK-II化妆品系列事件,我们是否可以从人家那里学到点什么呢?</P< div>编者按:企业公关部的地位与职能,它是在不断地提高与发展中逐步完善的。

企业公关部同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一样,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

随着企业形象竞争与公关专业化发展以及当代公共关系发展特性的要求,企业公关部的职能定位和作用也愈显重要,不容忽视。

企业公关部有无理想的模式可追循?企业公关部从业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哪些问题?公共关系的意识是否已深入到企业核心领导层?设置企业公关部是否就无需公关公司这些外脑的支持?企业公关部在一个企业中需要互相沟通的群体是非常多的,政府、媒体、内部员工、客户、股东(上市公司)等,这些都是公关部所面临的目标受众。

实际上,公关最终的目的就是和目标受众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因此,企业公关部的设置就需有一个综合考虑,以建立最有效的传播机制,实现最好的传播效果。

剖析全聚德企业公关部的作用,福特企业公关部的职能设置定位,索尼-爱立信企业公关部和米其林企业公关部的组建等一幅幅具体案例,从这些成功运作的企业公共关系部的实践中不难看出: 他们虽然也经常借助外部专业公共关系公司的力量执行某些新闻发布、专题活动、关系协调方面的项目,但核心部分的职能还是由自己来承担的。

因而,这些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依然继续存在,并逐步向“战略管理”和“参与决策”这一企业公共关系部职能定位的核心方向努力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公关部的作用,首先,应从理论上廓清企业公共关系部门职能定位的问题,不让某些片面的学说或观点误导从业人员;其次,大力开展行业内的交流,推广成功经验,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第三,利用国内外公共关系教育和培训的资源,为企业公共关系部门人员,尤其是高级主管人士创造更多的专业学习和进修机会;第四,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让企业决策层人士了解公共关系部职能,并用好其核心职能。

真正解决企业公共关系部门的定位问题,单凭一些从业人员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要做好以上四方面的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等外部力量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中国企业正快速发展并走向国际化,公共关系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对公共关系理念的理解和引入,对企业公关部的设置和定位,以及该部对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参与都必将加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企业公关部门的7个主要职能企业公共关系部门的职能究竟是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因为许多公共关系教科书上对此已有阐述,比如“信息管理”、“决策参谋”、“对外宣传”、“协调关系”等等。

这当然都是对的,但未免失之笼统。

如果认真观照一下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公共关系部门的运作现状,就不难发现,实际情况要比人们想象的纷繁复杂得多。

首先,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目前我国不少企业虽已有了公共关系部门的建制,但不仅名称有异(如有的企业就称为“公共事务部”、“对外联络部”乃至“沟通部”),组织架构形式亦多有不同。

在有些企业中,公共关系部属于一级职能部门,与总经理办公室、营销部、人力资源部等机构并列,直属总经理或某一分管副总经理领导;而在有些企业中,公共关系部则属于二级部门,即挂靠在某个一级部门之下,成了这一部门的附属机构。

如果说,不同的名称,已多少折射出企业公共关系部门在职能定位上不完全一致的话,那么,不同的组织架构形式,更意味着公共关系部门在具体职能行使上的明显差异。

道理很简单:当公共关系部只是一个二级部门时,它所行使的职能不可能不受其上一级部门职责范围的制约,从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偏差。

比如,隶属于总经理办公室的公共关系部往往偏重于一般事务的联络和处理,隶属于营销总部的公共关系部则往往偏重于对市场销售行为的直接支持。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对此,似乎不必苛求。

因为不同的企业本就有着不同的情况和需要。

何况,能设立公共关系部门,本身就是我国许多企业的一大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在职能定位上出现某种迷失,当可理解。

但理解不等于认同。

无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还是从公共关系职业的规范来说,我们还是可以对企业公共关系部的职能定位提出一些要求和期望的。

从理论上说,公共关系部门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之一,所发挥的乃是一种管理职能,即对这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实施战略管理。

如此,则企业公共关系部门所行使的职能,主要应有以下7个方面:◆积极组织和开展有关调查工作,监测舆论环境,分析各种信息,为企业发展战略和相关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企业形象的定位、设计等事关企业形象整体建设方面问题进行统筹考虑,并向决策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

◆作为企业的新闻发言人,或是新闻发言人的支持部门,深入把握企业情况,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的各种信息。

◆制定整体传播计划,通过策划和实施各种新闻发布活动或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有效地传播企业或品牌的良好形象。

◆积极、主动地那些与企业运营有关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并协调和拓展这些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协助企业决策层建立科学、务实的危机管理机制,并负责日常危机信息的搜集以及危机预警(防范)方面的工作。

◆具体应对并妥善处理企业随时有可能面临的各种突发性的危机事件,切实维护企业或品牌的社会声誉和良好形象。

无疑,正是上述7个方面,构成了公共关系部门的独特管理职能,使公共关系部门既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又与企业的其他管理部门明确地区分了开来。

自然,公共关系部门应该也可以支持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但在职能定位上,仍然有着它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决非其他职能所能囊括或替代。

否则,公共关系部门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依据。

从这一意义上说,仅仅把公共关系职能作为其他职能的附庸,让公共关系部门依附于企业的某一职能部门,实际上就是限制乃至取消了公共关系所应发挥的独特功能——你怎么可能要求一个隶属于市场营销部门的公共关系部去考虑企业的整体形象建设问题,又怎么可能要求一个隶属于总经理办公室的公共关系部去策划和实施各种信息发布活动或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呢?所以,当一个企业把公共关系部作为二级部门来设置的话,大概只有两种解释:要么是这一企业的决策层不太重视企业形象的建设、推介和维护,要么就是他们根本就不理解公共关系的独特职能,从而将它与其他管理职能混为一谈了。

但问题似乎并非这么简单。

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有一些企业的公共关系部原先属于一级职能部门,但在后来企业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中却被降了一级。

这就令人深思:在这种看似“倒退”的现象背后,是否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关键在于:许多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作为一级职能部门,是否有效地承担了其应有的职责,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

这也是本文更为关注的问题。

战略缺失影响公关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应该承认,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运作得还是比较规范的,在企业和品牌形象的建设、推介和维护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这么几点:(1)有一名具有战略眼光、统摄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共关系事务高级主管(总监或部门经理)。

(2)有一个明确的公共关系工作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整、周密的工作计划。

(3)有一支精干、高效、训练有素的工作团队,其成员有合理的分工,关键时刻能够快速反应。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这些企业决策层对公共关系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

但这话似乎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这些企业公共关系部门的有效运作,推进并强化了企业决策层对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视和依赖!遗憾的是,为数更多的企业公共关系部门却未能有效地行使其应该行使的职能,并最终影响了它在企业管理中所应该具有的地位。

这些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平时做些什么工作呢?据了解,主要有两项:一是联络,即负责与相关公众的沟通协调;二是宣传,即通过组织一些新闻发布活动或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来传播信息、推介形象。

这两者中,往往又以后者为重。

初一看,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所行使的也是公共关系部门应该行使的职能。

但细辨之下,即可发现问题所在:当这两项职能脱离其他一些具有战略性的管理职能而单独行使时,是很容易落入纯粹执行的技术层面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不少企业,公共关系部的人员并不参与相关事务的决策。

他们只是在企业决策层作出决定之后,才被告知去执行这些项目,落实有关工作。

他们有时甚至根本不清楚企业决策层为什么作出某项决定,当然更不明白这一决策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实现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相关公众的沟通协调也好,企业形象的宣传推介也罢,战略性的整体计划是谈不上的,公共关系部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执行。

尽管这种执行也可能很规范,很尽职,但在缺乏整体计划和战略思想指导的前提下,公共关系部在执行上能否真正到位是值得怀疑的。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有些企业公共关系部门在不同项目执行上所显露出来的目标冲突。

近几年来,在有些企业,公共关系部门除上述两项工作外,新增加了一项危机事务处理的工作。

这似乎是公共关系部门职能的某种提升,当是值得高兴之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