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题
姓名:专业: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运动绝对性原理
B.普遍联系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3.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6.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的方法
B.逻辑推理的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
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9.量与事物的关系()
A.量与事物直接同一
B.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
C.事物可以没有量
D.量可以脱离事物
10.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
C.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
D.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1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法观点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物质的可知性
B.运动的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发展的规律性
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5.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16.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是()
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1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两种不同的真理
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相似的真理
D.两种相同的真理
18.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9.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艺术
B.政治法律思想
C.哲学
D.道德
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2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C.形式上是否新奇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3.规律是(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24.偶然性是指( )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
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
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2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6.唯物主义一元论 (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27.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9.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30.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
B.劳动者
C.科学技术
D.劳动产品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于()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简单重复B.不仅包括重复而且主要是质变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的变化3.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意志的自我认识E.“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4.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A.镜中月B.水中花C.阶级斗争D.引力场E.梦中树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
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6.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是()
A.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生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进化
E.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就变成蒸汽
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的原理
C.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D.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的原理E.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B.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性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E.现象是感官能够感知的,本质只能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因为()
A.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它能够解放生产力
C.它能够极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它消灭了私有制E.它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手中的根本途径
10.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表现在()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B.社会存在一发生变化,社会意识立即发生相应变化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D.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有阶级性
E.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紧密联系的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及其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可答在本页背面)
1.依据认识运动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原理,说明我们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