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基本功训练(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4 学时学分:3 学分
适合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改变学生形体动作不合理的原始状态,提高身体灵活性,培养良好
的姿态和节奏感。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
“理解”,力量和耐力素质,增强音乐的节奏感,提高全身性的协调能力改变学生形体
动作不合理的原始状态,提高身体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姿态和节奏感。
“掌握”,芭蕾基础训练和技巧方法,以达到良好的形体效果。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学时32应开实验(实训)项目个数32
序号实验(实训)名称实验(实训)
学时分配
实验(实训)
备注要求类型
1扶把部分必做8基础基础性2中间部分必做8综合性综合性3跳跃部分必做8综合性综合性4脚尖部分必做4综合性综合性四、教学学时分配
章次各章名称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授实训讨论习题考核其他小计一本科一年级女班28121628二本科一年级男班28121628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本科一年级女班
教学目的:芭蕾基本功训练是一门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是各种各类舞蹈训练的基础,本
科一年级的课程主要用于规范,是针对各地来的新生而进行的舞院风格的整合与统一。
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为理论实践相结合,准确地把握芭蕾舞蹈的体态、手位及肢体
协调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的扶把部分。
教学难点:芭蕾基础训练中的“开、绷、直、立”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通过扶把部分、中间部分、跳跃部分、脚尖部分的训练,以科学性、规范性、
严谨性为特点,学生们经过“开、绷、直、立”等严格的舞蹈磨练,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
美的体态,并且使心与形相交融,在意念与感觉的延伸中,在“气质”上得到培养。
第二章本科一年级男班
教学目的:通过每个单一组合练习,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
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芭蕾基本
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加强动作的协调性,做到“松而不垮” ,为进一步学习舞蹈
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为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芭蕾基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腿功和腰
功的软开度达到开、绷、直的效果使身体的各个关节解放出来,训练到体态修长而挺拔。
教学重点:体态、正确的手位、脚位。
教学难点:芭蕾形体基训过程中的开、绷、直以及肌肉的收紧。
主要内容:通过扶把部分、中间部分、跳跃部分、脚尖部分的训练,以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为特点,学生们经过“开、绷、直、立”等严格的舞蹈磨练,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
美的体态,并且使心与形相交融,在意念与感觉的延伸中,在“气质”上得到培养。
六、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技法渗透理论,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
加深学生对芭蕾基本功训练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以课堂面授为主,教师示范、师生互动,以学生
自主模仿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综合考核,总成绩 =平时考勤成绩 10%+平时考核成绩 50%+期末考试成
绩 40%。
其中期末考试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所规定的训练项目,成绩评定标准为:
①0-----59 分
舞蹈表现力差,动作不熟练,稳定性差,精神状态差。
②60----74 分
舞蹈表现力一般,动作较为熟练,但仍出现动作失误,稳定性一般,精神状态一般。
③ 75----89 分
舞蹈表现力较好,动作较为熟练无动作失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其专业水平,稳定性佳,精神状态较好。
④90----100 分
舞蹈表现力好,动作熟练,无动作失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其专业水平,稳定性佳。
八、推荐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推荐使用教材
[1] 孟广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2] 吕艺生,《舞蹈大辞典》,北京:舞蹈大辞典(中国舞蹈技术技巧部分), 1994 年 6月
[3]田培培,《古典芭蕾教学法》,北京: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九、课程有关说明
本大纲编制依据芭蕾基训是从扶把训练开始逐渐到中间到跳跃以及到脚尖较复杂的技
巧。
它包括多方面的训练,主要训练腿的肌肉能力——开度、伸展,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配合
和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训练可以达到身体直立感和稳定性,比较准确的移动重心最后达到目
的,就是能够自如的支配自己的身体,让学生通过本课程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理解芭蕾动作的规格与要领,加强自身的舞蹈表现力,为今后专业的学习与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大纲主撰人:吕洋洋
完成时间: 2012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