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染色体变异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1.以果绳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中心发言人:备课成员:
教研组长签字:年级组长签字: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该节内容首先简述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遗传相效应。然后在阐述了染色体组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二倍失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多倍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变异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最后安排了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该部分知识概念很多,概念之间联系密切,而且容易混淆,成为本节教学的主要难点。其一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般来说,在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同-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其二,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联会发生紊乱,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这时需要授给普通西瓜二倍体成熟的花粉,刺激子房发育而成为果实。因为胚珠并不能发有成为种子,所以这种西瓜叫做无西瓜教学过程中可依托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该方法的过程一目了然理解透彻。
特点和意义
一般表现为形态上的加大,无论叶片上的气孔、花粉粒、花朵或茎杆、果实和种子都明显增大,蛋白质、糖类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染色体的增加而呈现出发育延缓、结实降低的情况,蛋白质的含量提高5—50%。因此,多倍体植物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三、单倍体
概念:体细胞中还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两对基因AaBb的杂合小麦F1,经减数分裂形成
此种方法培养稳定的性状,种植只需两年时间,与杂交育种相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四、课堂总结
①以染色体组的数目为依据来划分,凡是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多倍体。②多倍体形成的外因是外界条件(自然条件或人为条件)的剧烈变化,内因是染色体复制后细胞分裂受阻,使细胞核染色体加倍
教后反思:
A.单倍体育种B.多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
5.用基因型TtDd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粒,分别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二倍体。这些幼苗成熟的后代[]
A.全部是纯种
B.全部是杂种
C.4/16是纯种
D.1/16是纯种
参考答案:3.B 4.A 5.A。
板书设计: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
第一节染色体变异(第二课时)
原因:由于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
特点: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孕的。
意义:让学生回答后老师点拨: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这种植株无生产价值,但在育种上有其特殊的意义。用人工诱导使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这样,它的体细胞中不仅含有正常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这样植株后代就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这种方法比杂交育种所需时间大大地缩短了。现举例如下:(通过多媒体教学投放在银幕上逐渐展现)
【教学流程】
一、二倍体
二、多倍体
三、单倍体
四、课堂总结
五、练习反馈
【教学过程】
一、二倍体
二倍体: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如果蝇、玉米、洋葱就是二倍体。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二、多倍体
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统称为多倍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如香蕉就是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四倍体。如马铃薯是四倍体。此外还有六倍体、八倍体等统称为多倍
五、练习反馈
1.分析右图的对照图,从A、B、C、D确认出表示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_。
参考答案:B。
2.下图是果蝇一种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这是什么性别的果蝇生殖细胞?___________。每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了一个_____。
(2)这个细胞某基因位于第Ⅲ号染色体上,它的等位基因位于该果蝇的_______细胞中的第______号染色体上。
【学情分析】
作为高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
2、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间题情景新田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3.我校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指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达明适时书发适时战动由设人课,建立染色体组等基本限念
3.通过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原理、应用的学习,训练学生演绎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了解单倍体育种、化学方法诱导多倍体育种及杂交育种的几种方法等。
【教学重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3)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形成:
提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变化?分裂后期有什么特点?细胞分裂到这一阶段所含染色体数目和其他时期是否相同?与其他时期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很自然地引出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或通过内因而形成的。例如在高山或沙漠地区,自然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的变化十分剧烈。当植物细胞进行分裂时,染色体已经分裂,但由于环境条件剧烈变化,使纺缍体不能形成而停止分裂。这样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却已经加倍了,这种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并且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了染色体数目也相应加倍的生殖细胞,再由这些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的植物,就是多倍体。例如帕米尔高原的高山植物,其中有65%是多倍体植物。
(3)从图可推知,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几对同源染色体?______。
参考答案:(1)雄性、染色体组,(2)体、Ⅲ,(3)4。
3.用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杂交,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了多倍体,其基因型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在育种工作中,既要使生物子代的性状得到更多的变异,又要使变异的性状较快地稳定,最好采用[]
【设计思路】
按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并依据探究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原理,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侧求学生的基动。对比交流、合作报究、归纳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原有知识系统。构建新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