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zxls_20190412084723)

第5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zxls_20190412084723)

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文化专制。
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矛盾:
(1)表现:
① 皇权与相权;
② 中央与地方。
(2)两对矛盾的发展趋势:
①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终在明初 (明 太祖朱元璋)被废。 ② 地方服从中央,并日益依附中央。(即地方分 权,中央集权)
(3)解决两对矛盾的方式:
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
事效率较高)、密(政治决策封闭性)。
(5)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
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达到 顶峰)。
【合作探究】:为何说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 发展到顶峰。
文化在较广泛范围内传播
消极 作用
政治上:
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 自由,民主思想受压制和打
在封建社

会晚期起 消极乃至
经济上:
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 主义萌芽
反动作用
文化上: 不利于文化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历代监察官制的演变历程: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 西汉(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
宋朝:提点
① 增设与此相当的职位、分割其权力; ② 另改设机构。 ③ 直接废除该职位。
7、评价
政治上: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发展
积极 作用
在封建社会
早期和中期 经济上
起进步作用
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和平 稳定的社会环境,能有效 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 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 生产活动
文化上: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解析:选A。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 了皇权至上,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故正确 答案是A。
(三)明朝地方三司分权
承宣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藩司)
三司分立
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军政) (都司)
B、清朝政治
(四)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5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主要考点
政治: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军机处 的设置
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 ;商帮 思想: 王阳明心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文艺:明清小说、京剧 文人画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时期
【时空框架】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
如:秦朝设御使大夫,汉设刺史;
4.注重管理的选拔
如:两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隋 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5.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5、中央集权化的主要表现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政治上: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军
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清前期推 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 征收。
(二)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制瓷业(种类丰富:青花瓷—明、彩 瓷、珐琅彩;景德镇成为瓷都)。
明清时期出现五彩瓷和珐琅彩
清代粉彩瓷
胭脂红珐琅彩鼻烟壶
2、纺织业
中心:苏杭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
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3)思想文化:法家理论的影响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过程
形 巩 补充 成 固 完善
不断 加强
高度 强化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 三公 央 九卿
中朝 外朝
三省 六部
地位变得更加 重要;首辅权 压群臣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

阁”

参与 票

侍 机密 拟

从 事务
权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大 权独揽)

顾 决策


X(时期)

图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内阁首辅” ≠“宰相”?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劳动力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国家
缺乏国内市场。
政策
农民被局限在
国家重农抑商和 闭关锁国政策
土地上,缺乏 自由劳动力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2) 主要 表现
封建土地所有制下
A、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 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
的小农经济束缚着 上购买商品;(国内市场)
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
是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1、 君权与相权 含

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
中央集权: 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
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
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中央与地方
2、产生原因
(1)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
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保证生产发展。
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特征:“主义机性户质出资的,生机产关工出系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 3.评价:性质: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表社会发展趋势。
作用:对自然经济有瓦解作用,表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为明 清文化发展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①地域仅仅局限于江南、广东地区;行业上局限于丝织业等少 数生产部门; ②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发展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 业阶段,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封建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没有改变。
1、新灌溉工具的应用——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
2、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并出现了专业生产 区域 。
二、明清经济: (一)农业
3. 农作物种类: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
明代蚕桑和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 料。
4、赋役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明中后期实施“一条
1、原因: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 付。
2、创立与发展
时期名称 职 权 特 点
明太祖 设立殿阁 仅备皇帝顾问兼 品秩较低,不
时期 大学士 协理章奏
参与决策
明成祖 设立 时期 内阁
参与军国大 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 有专门的衙署 和属官
明宣宗 内阁大 以后 学士
可以“票拟” 对奏疏的处理 意见
二府 三司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废相 设 内阁
设军 机处
地 郡县 方制
郡国制 刺史制
州县道 节度使
路、州 县
行省 制度
设 三司
特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 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4、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1.调整中央机构
如: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控制
如:秦朝设立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权的中央机构,皇 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 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会执 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 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归纳总结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即公元14世纪到公元19世纪)
1、明朝(1368——1644年)
1368年朱元璋建立,1644年明亡。
2、清朝(1636——1912年)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 统治结束。
(1)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 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开放转向封闭、由领先转 向落后,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
资地征阻本租 重碍主重 租其, ,义发农制发民规展展贫章的必,,因须无 商素具力 人是备购 地什那买 主么工 置些?业 田条品 庄件。。?
行闭关,禁外贸,资本发展很渺茫。闭 阻关碍锁了国国政际策市
场的扩大
资金
国内
市场
国际 市场
土地买卖制度 和高额地租吸 引商业资本买 田置地,影响 了资本的积累 。
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 西欧截然不同?
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比较
西欧
中国
政治环境
宽松
受压制、阻碍
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政策,鼓励 工商业贸易
重农抑商政策,限 制资本主义发展
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状况比较
政治
经济
对外 关系
思想 文化
中国
西方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 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业革命
“海禁”“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 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张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思想解放
2、目的: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3、废除:废宰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4、影响:(1)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导致 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3)内阁制应运而生。
(二)内阁制度的出现和完善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 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 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 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391件 事,即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 207件、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 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