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一)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 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利用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条边的长。
学习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学习难点:证明勾股定理。
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前置学习: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64至66页,完成下列问题。
1.教材第64至65页思考及探究。
2.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勾3,股4,弦5)。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的关系,52+122和13?的关系,即32+42___________ 52 , 52 + 122 ___ 132,那么就有___ 2 +_2=_A (用勾、股、弦填空)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要点感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b,斜边为c,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___________。
二、展示成果活动1 已知:在Z\ABC 中,ZC二90° , ZA、ZB、思考:除此之外,还有证明勾股定理的其他办法吗?活动2如果将活动1中的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按如图所拼,又该如何证明呢?知识点归纳:上述问题可视为命题1的证明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h t斜边为C,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 O总结: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____________ 。
命题1在我国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而在西方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合作探究活动3 已知在RtAABC中,ZC=90° , a、方、c•是△ABC的三边,则(1) _______________ a=。
(已知c、求a)(2) _______________ b-o (已知a、c ,求b )(3) _______________ c-o (已知a、/?,求c)活动4 Z\ABC的三边a、b、c,(1) ________________ 若满足a2+b2^c2,则ZC是角;(2) ________________ 若满足a2+b2>c2t则ZC是角;(3) ________________ 若满足a2+b2<c2f则ZC是角。
四、当堂自测基础训练: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ZC=90°,若a=5,/?=12,ZC的对边为“、b、证明:如赵爽弦图,则C = _______ O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匸3, b=5 ,则3.若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其斜边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_____ o4.在A4BC 中,ZC = 90°.(1) 已知AC = 6, BC = 8,求M 的长(2) 已知AB = 17, AC = 159 求BC 的长能力提升:5. 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则它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五、中考链接1. (2011广东肇庆,13, 3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ZC=90° , BC=12, AC=9,则 AB= __________ ・2. (2009年达州)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 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 正方形E 的而积是 A. 13 B. 26 C. 47D. 943. (2009年宜宾)1勾股定理(二)学习目标:1. 熟知并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 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前置学习: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66至68页,完成下列问题。
1. 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填空:在 RtAABC, ZC=90°(1) 如果a =7, c=25,则”二 __________ 。
(2) 如果ZA=30° , a =4,则b 二 _______ 。
(3) 如果c=10, a-b=2,则“二 ___________ 。
(4) 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a+b+c= _________ 。
(5) 如果b 二8, ":c 二3:5,则c 二 ________ o 3.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 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要点感知:勾股定理的前提是 ________ 三角形,已知直 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要先弄清楚哪条是直角 边,哪条是斜边,不能确定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展示成果活动 1 在 RtAABC, ZC=90° ,(1) 已知a=b = 5,求c; (2)已知°二1, (•二2, 求Z?; (3)已知a:b = l : 2, ( =5,求a 。
分析:(1)已知 __________ 边,求 ________ 边,直接用 _______ 定理。
(2)已知 _________边和 ________ 边,求活动2教材第66页探究1 知识点归纳: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如图,以RtAABC 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 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七.备注(小结反思):1.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当不能确定直角边还是斜边时,必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
三、合作探究活动3教材第67页探究2活动4已知:如图,等边AABC的边长是6cm。
(1)求等边Z\ABC的高. (2)求S^c。
CAA D B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__________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 _______ 三角形,作 _________ 是常用的创造 _____ 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
四、当堂自测基础训练:1.填空题(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______________ 0(2)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 _______ ,面积为____________ 。
(3)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____________ 米。
2.已知:如图,在Z\ABC 中,ZC=60° , AB=4V3 , 能力提升: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7BC,AD丄DC, AB丄AC, ZB=60° , CD二1cm,求BC 的长。
4.如图,原计划从A地经C地到B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地到B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O60 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5.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24 米,ZB=ZC=30° , E、F分别为BD、CD中点,试求B、C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AB和AE的长度。
(精确到1米)五.中考链接1. (2009年滨州)如图1,已知△磁中,AB=17, AC=10, BC边上的高AD=& 则边BC的长为( )A. 21B. 15C. 6D.以上答案都不2.(2009年湖南长沙)如图2,等腰ZXABC中,AB = AC t 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 = 5cm, BC = 6cm,则A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m六、布置作业:教材第68页练习题2;第69页习题18.1题2、8七.备注(小结反思):A D1勾股定理(三)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前置学习: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68至69页,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水池中离岸边D点1.5米的C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恰好落到D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o氓佔二I 1 __________ 以_IA A⑻E3 2知识点归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
四、当堂自测基础训练:1.AABC 中,AB=AC=25cm,离AI>20cm,则BC= _________ ,S Af&F_______ O2.ZkABC 中,若ZA二2ZB=3ZC, AC= 2^3 cm,则ZA =_______ 畏, ZB =______ 度,ZC =______ 度,BC = _______ ,二_____ ©3.AABC 中,ZC=90° , ABM, BO 2^3 , CD丄AB 于D,则• AD能力提升:4.已知:如图,AABC 中,AB 二26, BC二25, AC=17,2.教材P68页探究3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巧一1,2- VI的点。
一N展彷成果活动1已知:在RtAABC中,ZC=90° , CD丄BC于D, ZA=60° , CD=V3 ,求线段AB 的长。
CB D A三.合作探究活动2已知:如图,ZB =ZD = 90° , ZA = 60° , AB= 4, CD = 2O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精彩文档Z0=72° , ABP0,则边AC的长约为(精确到0.1)( )A. 9.1B. 9.5C. 3.1D. 3.52 (2011贵州贵阳,7, 3分)如图,AABC中,ZC=90° , AC=3, ZB=30°,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A) 3. 5 (B) 4. 2(C) 5.8 (D) 7 1六、布置作业: C P B教材第69页练习题1、2:第69页习题18.1题W七、备注(小结反思):AC = _________ , CD = _________5.已知:如图,AABC 中,AC=4, ZB=45° , ZA=60° ,根据题设可知什么?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学习目标: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