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第三章1杨氏双缝干涉

大学物理第三章1杨氏双缝干涉

13.6eV
能量最低的状态 称作基态, 其它能量较高的 状态称作激发态。
E
E 3

E

2
E 1


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低能级的激发态或基态, 由于外界的激励,如原子的碰撞,外界的辐射等, 使得原子处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 它会自发地回到低能级的激发态或基态, 这一过程称作电子跃迁
1. 原子的发光机理 光源发光是光源中大量的分子或原子进行的 微观过程,最基本发光单元是分子、原子。
原子物理告诉: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电子绕核运动,但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电子处于一些分立的能量状态, 这些能量称为能级,如氢原子的能级图
E
E 3
E 2
E 1
0 1.5eV 3.4eV

y
3
Acos(t
2
( )) 3
A cos (t
2
3
)
x 3 处反射,是波腹,在此处振动相位没有突变,
则振动表达式:
y
3A cos (t Nhomakorabea2
3
)
反射波函数的求解
则反射波: 解:(2)
y2
Acos[
t
2 3
k(x (
)]
3
Acos(
t
2
x
4 3
)
入射波: 反射波:
y1
Acos 2 ( t
三. 光的相干性
光既然是电磁波,就会具有波动的一般特征, 在上一章中曾指出,波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产生干涉现象,
即:两列或几列波叠加时能产生强度 在空间稳定分布的现象。
有干涉条件的?
光的干涉现象:当两列相干光相遇时, 在相遇空间出现明暗稳定分布的现象。
光既然能产生干涉现象, 为什么通常用两个灯管照明, 不会发生光的强弱的稳定分布呢? 不但如此,在实验室内,使两个单色光源 (例如两个钠光灯光源)发的光相遇, 也还是观察不到有明暗稳定分布的干涉现象, 为什么呢?这要从光源的发光机理说起。
2. 获得单色光的方法
普通光源的发出的光一般都是复色光,
三棱镜
滤光片
激光器件
三棱镜 当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频率的光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折射率也不同, 因此复色光中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将按不同的 折射角分开,这种现象称为色散。 通过这种方式,将复色光分成一束束单色光。
滤光片 只允许某一频率的光通过,对其它颜色的光吸收当复色光通过滤光片后, 透射光就是所需要的单色光。
0 1.5eV 3.4eV
13.6eV
波列
E
E 3

波列长L = c
E

2
(E E )/h
2
1
E
1


由上面的叙述,原子每一次发光所持续的时间,
是有限的而且很短,同时所发射电磁波能量也是
有限的,两个能级之差,
所以一个原子每一次发光就只能发出一段长度有限,
频率一定和振动方向一定的光波
13.6eV
对于普通光源,光源内有非常多的原子, 这些原子的发光远不是同步的, 这是因为在这些光源内原子处于激发态时, 它向低能级的跃迁完全是自发的, 各原子的各次发光完全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 它们每次何时发光是完全不确定的。
也就是各个原子各次发光,发光频率、 振动方向、彼此位相差是不确定的, 出现干涉现象的概率太小了。
11.若入射波的表达式为:y1=Acos2(t/T+x/),在 x=-/3 处发生反射后形成驻波, 反射点为波腹,设反射波的强度不变,求:
(1)反射波的表达式y2 ; (2)在 x=2/3 处质点合振动的振幅。
解:(1) 入射波:
y1
Acos 2 ( t
T
x)
Acos(t
2
x)
在 x 3 处振动表达式:
§3.2 光源、单色光与相干光
一.光源 二.单色光 三.相干光 三.相干光的获得
§3.1 “分波前法”获得相干光——双缝干涉
一. 杨氏双缝实验
二. 强度分布规律
§3 .5 光程与光程差
一.光程
二.透镜的等光程性
作业: 3.2、 3.6、3.7、3.16
光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古老是指人类在很早就开始研究光现象, 年轻是因为光学仍然是前沿学科, 根据光学原理发展的新技术仍然层出不穷, 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激光器的发明。
光的干涉
第三章 波动光学
从光学历史发展及研究内容,光学划分为
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为基础研究 反射、折射、散射 及研究各种光学仪器的理论。
波动光学:以光的波动性为基础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特别是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的规律。
量子光学:以光的粒子性及近代量子理论 为基础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0 1.5eV 3.4eV
13.6eV
E
E 3

E 2
(E E )/h
2
1
E
1



在跃迁过程中,电子向外发射电磁波, 这一电磁波所携带的能量就是电子减少的能量。
10 这一跃迁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很短的,约为 -8 秒,
当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 就是原子发光过程——这就是原子的发光机理
2. 光源 普通光源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太阳、灯管等, 发光的方式有热致发光,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都属于自发辐射,非相干光源
激光器
属于受激辐射,相干光源
二. 光的单色性
1. 单色光与复色光
只含有一种频率的光——单色光 含有多种频率的光——复色光 准单色光:频率很接近的复色光
如钠灯发出的光
波长范围在 589.0nm~589.6nm
这样一段光波称作一个波列
0 1.5eV 3.4eV
13.6eV
波列
E
E 3

波列长L = c
E
2
(E E )/h
2
1
E
1



一个原子经过一次发光跃迁后, 还可以再次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 因而又可以再次发光,因此原子发光都是断续。 上面讨论的是一个原子发光。
0 1.5eV 3.4eV
§3.2 光源、单色光与相干光
一.可见光与光源
1. 可见光 光是电磁波,通常意义上的光是指可见光, 即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
它的频率范围 3.9×1014 Hz——8.6×1014 Hz 真空中的波长范围 350nm——760nm
不同频率的光给人以不同颜色的感觉 赤橙黄绿青蓝紫 频率由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
T
x)
Acos(t
2
x)
y2
Acos(t
2
x
4
3
)
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合成波函数为
y
y1
y2
Acos(t
2
x)
Acos(t
2
x 4 )
3
y 2Acos(2 x 2 )cos(t )
3
3
在 x 2 3 处的合振幅:
A合
2 A cos ( 2
2
3
2
3
)
2A
第三章 光的干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