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过关检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9分)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
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
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
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
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
齐王冏建义,赵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黄门郎弘农董祚弟艾,与冏俱起,皆将害之,纳上疏.救焉,并见宥。
后为中护军、太子詹事,封晋昌公.。
以洛下将乱,乃避地东南。
元帝作相,引为军谘祭酒。
纳好弈棋,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
”对曰:“我弈忘忧耳。
”隐曰:“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裔成败,皆当闻见,何不记述而有裁成?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于世,便成没而不朽。
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此可兼济,何必围棋然后忘忧也!”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耳。
”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国犹有史官,况于大府,安可不置。
”因举隐。
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雅曰:“纳所举虽有史才,而今未能立也。
”事遂停。
然史官之立,自纳始也。
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约异母,颇有不平,乃密以启帝,称:“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
”人谓纳与约异母,忌其宠贵,乃露其表以示约,约憎纳如仇,、披阅文史而已。
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
温峤以朝廷因此弃纳。
纳既闲居,但清谈..纳州里父党,敬而拜之。
峤既为时用,盛言纳有名理,除光禄大夫。
卒于家。
[多练一点]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题目。
(1)“常自炊爨以养母”中的“炊爨”解释为做饭。
(2)“遗其二婢”中的“遗”读“wèi”,解释为送给。
(3)“辟为从事中郎”中的“辟”解释为征召。
(4)“转尚书三公郎”中的“转”解释为调任。
(5)“有补于时”中的“补”是动词作名词,解释为补益。
(6)“齐王冏建义”中的“建义”为古今异义词,“建”解释为树立,“义”解释为义旗。
(7)“纳上疏救焉”中的“焉”是代词,解释为他们。
(8)“并见宥”是被动句,“见宥”解释为被宽恕、被赦免。
(9)“不闻数棋”中的“数棋”解释为下棋。
(10)“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中的“明”是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为表明。
(11)“安可不置”中的“置”解释为设置。
(12)“朝野叹纳有鉴裁焉”中的“鉴裁”解释为鉴别识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B.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C.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D.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解析:选C句中“遭逢”做“古人”的谓语,中间不断断开;“其道”做前句的宾语,后面应断开;“则以言达其道”与前文的“则以功达其道”结构对称。
综上所述,故选C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大臣向皇帝提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如《谏太宗十思疏》。
B.公,古代贵族封号,被封为“公”的贵族可以享受俸禄,管理封地,如晋昌公就可掌管晋昌郡的军政等事务。
C.史官,我国古代朝廷中专门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本朝史实的官职,史料主要分为记录类和编纂类。
D.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等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
解析:选B“晋昌公就可掌管晋昌郡的军政等事务”错,本文中“公”仅是贵族封号,无权掌管封地的军政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祖纳颇受赏识,能匡正时弊。
祖纳曾任尚书三公郎、太子中庶子等职,被封晋昌公;在任职期间,他能对不好的政事进行驳斥或纠正。
B.祖纳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
齐王司马冏等人竖起义旗,都将遭到杀害,祖纳此时不惧牵连,上疏解救,他们最后都得到了赦免。
C.祖纳心有块垒,爱好下棋。
祖纳心怀忧愁,下棋以解脱,王隐对此有所不满,认为大丈夫应有所作为,祖纳以能力不足予以推辞。
D.祖纳举贤荐能,推动职官设置。
祖纳力陈史官设立的重要意义,并顺势举荐史才,他的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史官之立却从此开始。
解析:选B司马冏讨伐的是司马伦,司马伦抓捕了与司马冏共同起事的司马实和董艾,因此祖纳从司马伦手中解救的是司马实和董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译文:(2)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
译文:参考答案:(1)我虽然没有才能,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担心自己(在)这个时代被湮没而没有人知道,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
(得分点:“仆”“疾”“所以”各1分,大意2分)(2)祖约怀有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予他权势,(这)将成为祸乱的根源。
(得分点:“陵上”“假”“阶”各1分,大意2分)[附加题]王隐向祖纳进言力主撰写晋朝史书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参考答案:①晋朝尚未立史,天下又乱,以往大事会湮灭不载;②写史能表明政事的得失,有借鉴意义;③撰书作著既能留名后世,又能兼济天下。
参考译文:祖纳字士言,极有操行,善于清谈,所写文章的内容值得观赏。
他性情非常孝顺,少年丧父,生活贫困,他常自己做饭来赡养母亲。
平北将军王敦听说了他的情况,送给他两个婢女,征召他担任从事中郎的职务。
他后来转任为尚书三公郎,多次升官到太子中庶子的职务。
他在官任上经常驳错纠正,很多都对时政有利。
齐王司马冏树起义旗(讨伐赵王),赵王司马伦逮捕了司马冏的弟弟北海王司马实以及前黄门郎弘农董祚的弟弟董艾,(司马实和董艾)与司马冏共同起事,司马伦想要将他们都杀掉,祖纳上疏解救他们,(于是他们)都被赦免。
祖纳后来担任中护军、太子詹事的职务,被封为晋昌公。
他认为洛阳一带即将发生战乱,就到东南一带避难。
元帝担任丞相时,召任他为军谘祭酒。
祖纳喜欢下棋,王隐对他说:“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未曾听说他下棋。
”祖纳回答说:“我下棋是为了忘记忧愁罢了。
”王隐说:“我听说古人如果受到任用,就用功绩来实现他的志向;如果怀才不遇,就用言论来表达他的志向。
晋朝还没有一部史书,如果天下大乱,旧事将消失湮灭。
你年轻时在五都长大,在四方游历,华夏后裔的成败,你都应当有所见闻,为什么不把史实记述下来并且剪裁定稿呢?应仲远写《风俗通》,崔子真写《政论》,蔡伯喈写《劝学篇》,史游写《急就章》,尚且都流行于世,成为身后的不朽之作。
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担心自己(在)这个时代被湮没而没有人知道,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
何况国家的历史表明政事得失的情况,这能够兼济天下,为什么一定要下棋然后忘忧呢!”祖纳感叹说:“我并非不欣赏你的主张,只是力量不足罢了。
”于是对元帝说:“自古小国尚有史官,何况大朝,怎么能不设置史官。
”祖纳于是举荐王隐。
元帝拿这件事寻问记室参军钟雅,钟雅说:“祖纳举荐的人才虽然有历史方面的才能,但现在尚不能任用。
”这件事就搁置下来。
但是晋朝确立史官一事,是从祖纳开始的。
原先,祖纳的弟弟祖约与祖逖是同母所生,祖约与祖逖更加亲近,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祖纳心中不满,就秘密报告元帝,说:“祖约怀有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予他权势,(这)将成为祸乱的根源。
”旁人认为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他忌恨祖约受到宠幸,就拿着祖纳的奏表给祖约看,祖约像憎恨仇人一样憎恨祖纳,朝廷因此不再任用祖纳。
祖纳闲居后,只是清谈、阅读文史典籍罢了。
等到祖约叛逆,朝野人士都称赞祖纳有鉴别识人的眼光。
温峤因为是祖纳的州里父党,恭敬地任用祖纳。
温峤被当世重用后,盛赞祖纳能够分辨事理,于是祖纳被任命为光禄大夫。
祖纳最终死于家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9分)钟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也。
雅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复职。
避乱东渡,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迁振威将军。
顷之,转尚书郎。
母忧去官,服阕..,雅奏曰:“陛下继承世数,于京兆府君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右丞。
时有事于太庙..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
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
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
”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孙,此非因循之失也。
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
称伯祖不安,如所奏。
”转北军中侯。
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
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明帝崩.,迁御史中丞。
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陶无大臣忠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
请下司徒,论正清议。
”穆后临朝,特原不问。
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
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领精勇千人以距峻。
寻王师败绩,雅与刘超并侍卫天子。
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假节..难而退,古之道也。
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执简而至矣。
”庾亮临去,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及峻逼迁车驾幸石头,雅、超流涕步从。
明年,并为贼所害。
贼平,追赠光禄勋。
(选自《晋书·钟雅传》) [多练一点]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题目。
(1)“举四行,除汝阳令”中的“四行”解释为孝、忠、信、悌。
(2)“母忧去官”中的“忧”解释为去世服丧。
(3)“顷之,转尚书右丞”中的“之”解释为衬音节助词,无实义。
(4)“于京兆府君为玄孙”中的“于”解释为对于。
(5)“恐此因循之失”中的“因循”解释为沿袭。
(6)“亦宜除伯祖之文”中的“文”解释为文字。
(7)“率众屯青弋”中的“屯”解释为驻守。
(8)“宜加放黜”中的“放黜”解释为放逐、斥退。
(9)“请下司徒”中的“下”解释为交付。
(10)“领精勇千人以距峻”中的“距”为通假字,同“拒”,解释为抵抗。
(11)“国乱不能匡”中的“匡”解释为匡正。
(12)“各逊遁以求免”中的“逊遁”解释为逃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B.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C.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D.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解析:选C“相委”的意思是“托付给你”,可知“雅”是后一句的主语,“雅”前应断开,排除B、D两项;“不容复言”的意思是“不用再说了”,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