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招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

中招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满分:54分得分:________)一、(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词。

(4分)(1)躬.耕于南阳亲身、亲自。

(2)先主器.之器重、看重。

(3)先主遂诣.亮往、到、拜访、访问。

(4)孤不度.德量力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没有因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①诸葛亮本不想出山,但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猥自枉屈)打动;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二、(2019·山东潍坊中考,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庐.墓侧庐:搭建庐舍。

(2)会.虎为暴会:适逢,正赶上。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2分)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三、(2018·湖北武汉中考,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四、(2017·湖南郴州中考,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⑦怒,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2)哀转久绝.(消失)(3)河中漱.广(冲击,冲荡)(4)窥.深悸魄(看,望)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船这么快。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分) 【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流的湍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②“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作用:突出水流的湍急。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4分)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