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4.1 结构脉络图
4.2 本章要点详解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1.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

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
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1854年4月22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

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

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

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

《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
合刊的周报,出至1856年末停刊。

③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

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1858年停刊。

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

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

(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

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立宪的宣传。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

1901年12月21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而停刊。

(2)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

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
杂志的模式创办起来的,半月刊,封面有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并有重要内容的目录。

其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均为“中国报界前此未有”。

《新民丛报》是由主张变法维新转为主张保皇和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派在海外最著名的刊物,用大量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学说,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

3.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海外华文报刊中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

以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兴中会的阶段和同盟会的阶段。

(1)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①《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

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1903年曾与保皇派广州《岭南报》笔战,后又与香港保皇派的《商报》论战。

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

②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粤港和南洋等地出版了很多革命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郑贯公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

(2)1905年8月20日,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

革命派的报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①1905年11月26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

该刊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

孙中山撰写的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三民主义”。

《民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有: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对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
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都作了大量的报道与介绍。

(2)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中文报刊有以下几种:《图南日报》、《中兴日报》、《星洲晨报》、《南侨日报》、《吉隆坡日报》、《泗滨日报》、《湄南日报》、《公理报》、《自由新报》、《启智报》等。

4.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留日学生刊物以1902年为界限分两个时期,前期人数较少,刊物不多;自1902年后,赴日学生激增,形成一个办刊的高潮。

(1)第一个阶段留日学生的报刊活动中比较重要的有:《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

(2)1902年后,留日学生中的革命组织有了初步发展。

这些组织纷纷创办自己的言论报刊。

这一阶段主要有《游学译编》(1902年2月14日创刊,湖南留日同乡会主办)、《湖北学生界》(1903年1月创刊,湖北留日同乡会)、《直说》(直隶留日同乡会1903年2月创办)、《浙江潮》(浙江留日同乡会1903年2月创办)、《江苏》(江苏留日同乡会1903年4月创办)。

5.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民报》创刊后,为了抵制保皇派报刊对革命的攻击和清除保皇和君主立宪思想在受众中的影响,主动向以《新民丛报》为代表的保皇派报刊展开笔战。

两报的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2)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