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一、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分析
1.城市用电紧张。
随着城市发展,各式宾馆.办公大楼.商场超市.医院.写字楼等大型建筑日益增多,使得供电负荷越来越大,节约能源和能效管理问题日益突显。
以建筑物空调用电为例,全国中央空调耗电已是社会用电的20%,我国发达城市中央空调用电占到总耗电量的23%,局部甚至达到31%,城市供电负荷越来越大,如何从源头上节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2.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污染包括工业和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震动.精神压力导致的疾病等,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达 1 亿吨以上,而且每年大致以8%的速率递增,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3.交通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不断扩大,城市中可用于交通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密集的车流.拥挤的街道.效能低下的交通系统不仅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增加,还产生了污染和能源的浪费问题。
此外,交通拥挤导致了事故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拥挤,这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出行成本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
活动,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迫切要求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
现代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在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注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将有效改变城市管理的现状。
二、在物联网技术运用下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1.物联网技术应用原理分析
在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背景下,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链上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在物联网开放应用环境的支撑下,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应用的建设和运营,增加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综合优势,建设标准开放.系统可靠.互联互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并联合运营商实现物联网业务运营的基础,有效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城市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通过传感网络层.中间件.接入网络.运营和管理以及应用服务层,形成了从基础网络到应用创新的可持续循环的服务体系。
主要有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
(1).传感网。
通过遍布城市各处的智能设备,将身份感知.状态感知.位置感知等全面感测数据收集起来,使所有涉及城市运行和城市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都能够被有效感知和监测。
传感
网的中间件是屏蔽底层硬件差异性和网络平台复杂性.异构性的支撑软件,能够针对不同应用所具有的共同数据需求特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对各项应用提供规范的数据获取.查询等接口,为进一步简化城市管理应用开发和扩展提供良好的数据抽象。
(2).接入网。
接入网是由基本数据传送网络(DDN.帧中继.ATM 等).互联网(因特网.大型专用IP 网络)等通信骨干网络组成,能够使“小而散”的信息汇聚,从而更好地利用综合优势整合信息资源。
(3).管理平台。
运营和管理是由运营商和合作单位共同协作运营管理的数据管理平台,通过采用规范化的技术管理方法,以及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管理.网络管理等手段,支持各种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撑应用的有效运行,能够满足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性.专题性的业务需求,方便城市管理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监督和协同管理。
物联网应用和服务是综合性的.面向服务的应用解决方案的集合,通过不断应用创新.业务创新,充分发挥数据和信息的效用,最大可能地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以满足社会各领域众多业务应用需求。
2.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举例
(1).广告牌识别管理系统。
针对城市基础设施监管所面临的查处非法户外基础设施效率低.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为加强户
外管理执法力度,以广告牌监管为试点,建立了广告牌智能识别管理系统,针对户外大型广告及墙体广告牌建设有源无线远程识别系统,与区市政管委.区工商局等联合建立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对城管.工商执法部门配发移动检查设备,提升户外广告执法管理水平。
(2).停车场管理系统。
根据目前停车场监管工具.手段相对单一,没有专门的停车场监管系统,提出了建立朝阳区停车场智能化监管系统试点。
结合已展开推广的业务应用(如网格系统.图像系统等),整合相关资源,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了停车场智能化监管系统,通过为路侧.路内.地下及产权单位停车场设置装有无线识别标签的停车场管理信息牌,使检查人员通过专用扫描设备识别,即可立即获取该停车场的纳税义务人.停车场位置.面积.车位数量.收费标准等信息并判断出其合法性;通过与市.区审批通过的停车场数据信息与城管.网格化管理.交通.街乡.发改委.运管局和税务部门等共享,便于实现协同检查.强化管理,从而减少私设.私增和其它偷税漏税情况;通过信息公开,提高停车场合法性和收费的透明度,发挥市民监督作用。
(3).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建立危险源数据采集及监管系统,实现危险源报警监测“主动式”管理和执法监管水平的提高。
通过将数据采集终端放置在危险源上或周围,对危险源的压力.温度.固定牢靠性.危险源的有毒物和可燃物的泄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本地报警,移动巡检设备可收集采集终端数据,并通过
GPRS.CDMA 或3G 等方式传输至后台系统,进一步实现汇总.分析和共享,从而更好地实现预防和监督,发挥公共安全监管系统的作用。
目前的典型应用有:电梯运行安全监测,易燃.易爆.有毒环境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