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腹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腹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腹痛的基本病机是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属于寒痛。

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属于热痛。

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为气滞痛。

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经常夜间加剧,伴面色晦暗者为血瘀痛。

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属于伤食痛。

胁腹、两侧少腹痛多属肝经病证,为足厥阴、足少阳经脉所主。

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为足太阴、足阳明经脉所主。

脐腹疼痛多为大小肠病证,为手阳明、手太阳经脉所主。

脐以下小腹痛多属肾、膀胱、胞宫病证,为足少阴、足太阳经脉及冲、任、带脉所主。

寒邪内阻
证候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证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加减:1.寒气上逆致腹中切痛雷鸣,胸胁逆满呕吐者,用附子粳米汤(制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温中降逆。

2.腹中冷痛,身体疼痛,内外皆寒者,用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

3.寒实积聚,腹痛拘急,大便不通者,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温泻寒积。

4.夏日感受寒湿,伴见恶心呕吐,胸闷,纳呆,身重,倦怠,舌苔白腻者,可酌加藿香、苍术、厚朴、蔻仁、半夏,以温中散寒,化湿运脾。

还可辨证选用附子理中丸、乌梅丸等。

湿热壅滞
证候主症: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加减:1.燥热不甚,湿热偏重,大便不爽者,可去芒硝,加栀子、黄芩等。

2.痛引两胁,可加郁金、柴胡。

3.腹痛剧烈,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者,改用大柴胡汤(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表里双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