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优秀课件)
让我们走进李清照,你想 对她说什么?(致易安)
课后作业
阅读梁衡散文《乱世中的 美神》,写一篇读书笔记,并 交流阅读心得。
拓展阅读: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 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鉴赏探讨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 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 感。
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 的。是情愁、家愁与国愁集于一身, 何其悲怆凄凉。
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 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词 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 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 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语。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 路。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 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 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黄花
憔悴的容颜
梧桐
悲凉、孤寂、凄苦
细雨
哀伤,愁丝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 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为何生愁?
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乡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 悴的容颜
黄花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
苦
忧
花盛:
愁
乐景哀情 反衬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 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 到明。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 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 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词人愁情的内涵是 ?
•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 悲死。
• 这些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 凄凉,没有子嗣的李清照去了,带着悲愤, 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 葬于何地。
• 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 那后期是什么愁呢?
“愁”之内涵:
亡故颠孀丧 国国沛居夫 之之之之之 恨思苦悲痛
寻寻觅觅
动 作 茫然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环境 冷清
心情 心理 凄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一)直接抒情
2.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二)间接抒情
找出意象:
酒 秋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借景抒情
同桌讨论 合作探究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哪些诗句 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 意象?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 (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 也是从北方流落南 方(国破家亡之苦)
南渡后:悼亡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哀婉凄凉
她前半生在北宋,后半生在南 宋。
前半生悠闲如意,后半生漂泊 抑郁。
南渡前,多写闺怨情深及对丈 夫的思念;而南渡后词风转为 抑郁凄凉。
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
——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清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照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探讨
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愁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 己的“愁”的?
(一)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换成“寻觅、冷 清、凄惨”好不好? 为什么?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叶知秋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结论:细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各个意象蕴含的情感
意象 淡酒 秋风
内涵、作用
愁情 渲染愁情
雁
离愁,乡愁
一代词人有旧居, 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 传诵千古是著书。
【
声 声 慢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 的女词人,她工诗能文, 词尤为宋代大家。婉约 派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有《漱玉 词》传世。
李清照词 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南渡前: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新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