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分一分》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大班数学《分一分》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分一分》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教案篇一设计意图现在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
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1.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感受时间和生活节奏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的长短难点:实际生活中懂得珍惜时间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知道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
2、物质准备:课件,时钟,一分钟计时课件,筷子、玻璃球、回形针、花生各六份,珠子和绳子各24份,记录单人手一份,大记录单一份,一分钟的音乐。
活动过程(一)认识时钟,感知一分钟。
1、时钟引入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认识时钟吗?今天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时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钟上都有些什么?(对,时钟上有时针、分针、秒针,还有1——12的阿拉伯数字)那么你们认识时间吗?现在是几点钟?谁能告诉我时钟上哪一根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对,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2、出示时钟,引导幼儿看秒针走一圈,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3、教师总结:一分钟已经过去了,孩子们,一分钟其实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生活中人们一分钟能干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有的人一分钟能跑200米,有的人一分钟能踢48个毽子,有的人一分钟能包30个大馄饨。
(三)组织幼儿玩“一分钟”穿珠子游戏,感受时间和生活节奏的关系。
1、教师介绍玩法。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玩“一分钟”的穿珠子游戏了,请小朋友听到我说计时开始的时候,大家同时穿珠子。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师:我来看看穿珠子时谁是又安静又快,听到老师说时间到的时候,大家要停下来,数一数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然后记在心里。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拿起椅子下面的托盘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准备好了吗?计时开始。
(播放背景音乐)3、幼儿穿珠子,教师观察指导。
4、请个别幼儿来报数,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可以穿那么多的珠子,而有的小朋友却穿那么少?5、教师小结:同样一分钟的时间,做事情的结果却不一样。
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很认真地在穿珠子,珠子就穿得多,有的孩子不够认真,会跟旁边的孩子聊天所以就穿得少,有的孩子的速度比较快,穿的珠子就多,有的孩子的速度比较慢,穿的珠子比较少。
(四)引导幼儿在“一分钟”时间内进行分组活动,继续感受时间和生活节奏的关系。
1、介绍材料及玩法。
第一组:夹玻璃球。
用筷子把托盘里的玻璃球夹到碗里。
第二组:穿珠子。
用绳子把珠子穿起来。
第三组:套回形针。
用回形针一个套一个。
第四组:给花生拨壳,把拨好的花生仁放到小碗里,再把花生壳放到大碗里。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六个小朋友一组,过一会儿听到音乐的时候,小朋友的小手才可以开始工作,当音乐停的时候,小朋友就要停止工作,数一数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颗玻璃球、套了多少个回形针、拨了多少个花生仁,然后把自己的号数写在记录单第二行的第一格,把数量多少写在第二格(教师有个大的记录单,边讲边记录),记录好之后,把你的记录单贴在旁边的小黑板上。
最后看看谁完成的数量多。
现在请小朋友不搬椅子,轻轻地走到你想去的那一组。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请个别幼儿把小黑板搬到台上,教师一一介绍。
3、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的时间,我们每一组的小朋友做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了,也找到了一部分原因。
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五)游戏“一分钟”系鞋带。
1、介绍游戏玩法。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玩好玩的“一分钟”系鞋带游戏了,等一下请大家同时把鞋带打开,听到老师说计时开始时大家同时系鞋带,现在先把鞋带打开,准备好了吗?开始。
(播放背景音乐。
)2、幼儿系鞋带,交流一分钟内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帮助幼儿统计在一分钟内系好鞋带的人数。
3、幼儿再次游戏,同样统计完成任务的人数,并对前后情况进行对比。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说得很好,做事情要专心,要抓紧时间,不拖拉,这样就能更快了。
(六)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懂得珍惜时间。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尝试了一分钟内可以系好鞋带,一分钟可以穿20颗珠子,一分钟可以夹10个玻璃球等等,知道了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拖拉,认真地完成,珍惜每一分钟。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感受时间和生活节奏的关系。
这次活动的内容选择符合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与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的准备方面能准备充分,材料经济实用,都是一些平时常见的物品如弹珠、回形针、鞋子等。
整个活动环节层次清晰,每一环节的目的明确,而且能层层推进。
活动的形式多样,能注重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合理组织。
教师能启发、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并能及时的小结,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
幼儿对本次活动非常的兴趣,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并认真地操作。
但是由于个别幼儿操作时拖拉的现象,导致整个活动所用的时间过长,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更紧凑一些。
《分一分》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教案篇二【活动设计】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
有的小朋友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通。
那么,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时间的不可塑性。
2、知道一分钟在时钟上如何表示。
3、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1、一个大闹钟和一分钟计时器,(ppt)课前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弹珠若干、筷子、记录纸、笔、小筐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出示闹钟引题,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1、复习、巩固认识时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认识吗?(钟)你们真的都认识?我要来考考你们。
师:这根粗粗的、最短的针叫什么?比时针稍微细一点长一点的叫什么?那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叫什么呢?师:这钟面上的三根针哪一个走一圈表示一分钟呢?那一分钟有几秒呢?数一数。
2、教师总结:一分钟有60秒。
3、感受秒针无论从哪来开始走,只要走一圈又回到开始的位置都表示一分钟。
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让幼儿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4、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5、感受一分钟。
师: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那我们来感受一下吧?6、教师总结: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可能觉得一分钟很短,但像现在这样静静地坐着等也觉得它蛮长的。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幼儿动手试试?(1)欣赏成人一分钟内能做什么?(ppt)(2)教师总结:这些大人厉害吧,一分钟内能做这么了不起的事,那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来挑战一下,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挑战一分钟》的游戏。
2、游戏一:山上有个木头人3、游戏二:一分钟内不眨眼4、游戏二:夹弹珠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然后把它记录在记录表上。
B、请幼儿介绍夹弹珠的方法,传授经验。
C、幼儿再次操作,分享成功。
D、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夹的多,有的小朋友却夹的少呢?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抓紧时间了你完成的任务就多了。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1、刚刚我们用了很多个一分钟,现在还能回去吗?2、教师总结: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倒回了,所以我们小朋友要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在一分钟之内把玩具收好。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幼儿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贯穿于整节课,让幼儿充分感受一分钟。
活动的准备分为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师能充分为幼儿准备感兴趣及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知识准备,开展活动前幼儿已认识时钟,并懂得一分钟时间的概念。
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情景及图片,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
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去说,由于教师组织活动比较紧张,所以导致整个活动教师的语言过多、语速较快,活动时间没有很好的支配。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成长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结合新纲要,学会如何有机地总结、提升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时我也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分一分教案篇三分一分城东小学:倪颢文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第五单元教科书7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平均分。
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4、在课堂中渗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安全及整理物品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磁性教具(五角星)。
学生用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问好)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动手分一分。
二、理解平均分,(一)教学例11、先看这道题,(出示例子和6个五星图)读题,有6个五星分成2堆,有几种分法?分成2堆也就是分成2份,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老师帮大家准备好的)六个五角星,动手分一分。
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分法最多。
2、小朋友们很快就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说的在投影仪上演示,(分成3个和3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举手给老师看看。
还可以怎样分?(可以分成1个和5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可以分成2个和4个)真不错,是这样分的小朋友举手?3、孩子们真能干想出了三种分法,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特殊?为什么?生:分成3个和3个的最特殊,因为每堆五星分得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