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程标准素养形成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通读课本,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和特色,提升时空观念。
2.利用史料结合教材分析不同时期文学成就出现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诵读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感受古代文学独特的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________、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________风格。
(2)代表:屈原的《________》。
3.汉赋(1)产生:汉朝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西汉________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
4.唐诗(1)背景: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________为主。
(2)概况时期 代表 特点 初唐 ________、陈子昂等盛唐 高适、岑参 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________ 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________”的美誉 杜甫 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________”中唐 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________ 宋词和元曲1.宋词(1)背景: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__________的需要。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3)代表:婉约派:柳永、________;豪放派:________、辛弃疾。
2.元曲(1)形成⎩⎨⎧①宋代时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②元代时,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 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关汉卿、________等。
明清小说1.小说兴起:________________时期,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小说发展:唐宋时期进入新阶段,唐代出现传奇,宋代出现了________。
3.小说达到高峰:明清时期。
(1)背景⎩⎨⎧①政治: 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出现。
③阶级: 扩大。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超过前代。
(3)代表⎩⎨⎧①四大名著:《 》《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②其他作品:《 》《儒林外史》。
【资料回放】《关雎》属于《诗经》中的风,通过对风尚习俗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该诗为四言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与人物描写的生动性。
【思维点拨】《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楚辞使用楚国方言,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格。
【思维点拨】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概念解读】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
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图解历史】明清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形式的推动因素【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1.(2)雅(4)现实主义2.(1)浪漫主义(2)离骚 3.(1)楚辞(3)司马相如二京赋 4.(1)诗赋(2)王勃王维诗仙诗圣讽喻诗知识点1.(1)市井生活(3)李清照苏轼2.(1)②元杂剧(3)马致远知识点1.魏晋南北朝2.话本3.(1)①专制中央集权②资本主义萌芽③市民阶层(3)①三国演义②聊斋志异主题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及特点[史料探究]1.《诗经》、楚辞和汉赋史料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鹿鸣》长太息以掩涕兮①,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注:①“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
思考(1)两则史料反映的文学体裁各是什么?各有何特点?提示文学体裁:《诗经》;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楚辞;特点:句式灵活,想象丰富,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史料二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
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①。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①译文:云梦方圆九百里,其中有山。
山势盘旋,迂回曲折,高耸险要,山峰峭拔,参差不齐;日月或被完全遮蔽,或者遮掩一半;群山错落,重叠无序,直上青云;山坡倾斜连绵,下连江河。
思考(2)史料反映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有何特点?提示文学体裁:汉赋;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气势恢弘。
2.唐诗、宋词和元曲史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①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注:①同“怎”。
思考三则史料各反映的文学体裁是什么?各有何特点?提示文学体裁:唐诗;特点:风格多样,讲究格律。
宋词;特点:长短不齐,抒发感情。
元曲;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3.明清小说史料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①”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西游记》注:①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意识,也体现了轮流坐庄、轮流主政的平等参与意识。
思考史料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史料反映了明清小说有何特点?提示精神: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特点: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素养形成]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主流文学形式的特点(1)先秦:《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诗经》和楚辞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
(2)汉赋:华丽而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唐诗:风格多样,千古传诵,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推向顶峰。
(4)宋词:句式灵活,句子长短不一,适于合乐歌唱,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之美。
(5)元曲:民间兴起,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抒情叙事兼长。
(6)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主题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时代的关系[史料探究]1.唐宋文学史料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①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①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②八百里:指牛。
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思考从史料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体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提示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明清小说史料注:刻本,也就是版本类型。
亦称刊本、椠本、镌本。
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
刻本的流行从侧面反映了明清小说的繁荣。
思考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以及明清时期木刻版画盛行。
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为了使小说、剧本读起来更为有趣,刻书坊便用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
[素养形成]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文学发展与时代特征的关系(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反映社会现实,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5)宋元:话本、词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也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6)明清: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1.(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古诗文有谓:“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据行文风格判断,该诗文最有可能出自()A.《诗经》B.《离骚》C.《九歌》D.《梦粱录》答案 A2.(2017·海南学业水平考试)“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千百年来,这一诗句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
诗人用整个生命熔铸的作品,闪耀着伟大人格的光辉和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纪念他。
他是()A.屈原B.杜甫C.苏轼D.陆游解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纪念他”,即端午节纪念屈原。
答案 A3.(2019·安徽池州高二期末)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