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因其根植于中医理论,所以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要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体现中医护理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提高护理水平,让患者满意。

标签:中医护理;特点;应用
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对应,是现代护理的有力补充,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不同的患者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护,体现了个体的差异性。

1中医护理特点
1.1整体观①人体本身的统一性:中医认为人体的各种部分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存在的,五脏、六腑、五体等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如肾合膀胱,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

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内在与自然是相通的,是和谐的。

如夏天,南方的患者要防止出汗过多,因此药物和饮食上都应避免辛温之品,以防伤津耗液。

③整体护理:中医的整体观要求在面对患者时不能孤立的看问题。

面对患者的不适,要由此及彼,要获得疾病的整体概念,并给予整体护理[1]。

护理工作中正确认识人的整体性、个体性,帮助其调整内环境,适应外环境,以获得身心平衡。

1.2辨证施护辨证施护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即”辨证”和”施护”。

辨证就是通过中医四诊收集有关疾病的资料,然后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加以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属于何”证”。

施护就是根据对患者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和措施。

辨证施护要因时、因人、因地制宜。

1.2.1因时护理气候变化不同人所可能感受的外邪不同,同时气候不同,人的身体状况不同。

如冬季主寒,人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夏季主热,人容易感受暑热之邪;秋季主燥,人容易感受燥邪等。

同时冬季人体毛孔闭塞,服用温热药时要注意量的多少,防止上火。

所以中医护理主张因时护理,强调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疾病加强巡视,如对心血管、肺部疾病的患者特别加强凌晨这段时间的病情观察。

1.2.2因人制宜因人制宜是强调护理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性别、胖瘦、体质等因素来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

女性患者在经期时运用化瘀药时要注意药量;老年人多偏阳虚、血虚,在用清热药是注意药量;实热患者居住环境要通风,忌食辛辣、燥热食物。

1.2.3因地制宜不同的地理环境人的体质不同。

如北方多寒,风寒之邪容易入侵人体,所以要注意避风寒,在用药上要”用寒远寒”;东南地区气候湿热,湿热之邪容易侵犯人体,饮食上要清淡,用药上要”用热远热”。

2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
2.1形成”辨证施护”的临床思维不同的证用不同的施护方法辨证施护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主要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发展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就要让护士形成”辨证施护”的临床思维。

如寒性胃脘痛临床表现为胃部疼痛伴喜温恶寒、口不渴、尿清,护理原则为温胃散寒,在护理上可以中药热奄包热敷上腹部;艾条灸中脘、双足三里,告之温灸后半小时不宜洗澡;在饮食调护上告知患者饮食宜温胃散寒之品,如山药、红枣、红茶等,并可适当选用姜、葱、胡椒之类作为调料,忌食生冷瓜果。

并注重给患者保暖。

2.2 生活起居护理古代医家认为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四时变化及阳气消长的规律,否则,会引起人体的早衰与损寿。

《黄帝内经》有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

2.3饮食调护如芥末、胡椒、洋葱、茴香、生姜、香菜等辛味的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的作用。

这类食物可以用于感冒(外感风寒),如香菜粥、苏叶薄荷粥,以祛风散寒;也可以用于肝气犯胃性呕吐,如良姜陈皮粥、佛手煎水代茶喝,以理气宽胸,和胃解郁。

如乌梅、梅子、五味子、金樱子、赤小豆等酸味的食物具有收敛固涩、涩肠止泻、涩精止遗、固冲止血的作用。

这类食物可以用于泄泻(虚产夹杂)和汗证(心血不足)。

2.4药物护理药物護理要根据药物的治疗作用、疾病的证型给药,并随气候、季节、昼夜的变化选择服药的方法、温度、时间等。

如寒证疾病,药宜热服、温服;清热凉血、止血剂宜凉服;散剂、粉剂可用温开水冲服或胶囊装好吞服;危重患者要少量多次频服;补养药宜空腹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2.5 情志护理中医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中医护理十分重视情志护理,主张怡情自乐、恬淡宁静、戒躁戒怒、心情愉悦。

情志护理方法主要有清静养神、心理疏导、顺意疗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疗法、以情胜情法等。

老年人主要是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失落感;而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主要是消除他们的恐惧感、绝望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6康复护理和专科护理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如太极拳、八段锦)、音乐疗法等。

专科护理根据不同的专业而采取特有的护理方法。

如骨科可采用中药封包技术,通过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慢慢地渗透入经络血脉,调理气血、祛风散寒、通窍、活血、止痛、利水消肿之功,以及强筋骨、补肝肾等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秋婵,甘小燕.发挥传统中医优势深入开展整体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1,7(01):20-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