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溪水》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下)doc初
中语文
«溪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明白得课文内容,能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资料进行提炼、加工、组合;读明白课文的内容,学会自主学习、赏析课文;学会提出咨询题,并能以读促写,进行仿照想象的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明白得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赏析文章。
3、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曾为多少画家、作家、摄影家等,提供了许多杰出的素材,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然而再美的自然界的艺术场景,都需要人们拥有一双发觉美的眼睛,同时还要具备描画它的能力,如同我们前面一篇课文所学的«山中访友»,正是有李汉荣的一双巧目,才发觉了山中还隐藏着许多好友。
而我们今天又要来学一位作家的作品,正是她用那善于发觉、观赏美的眼睛和那枝灵动的生花妙笔,把一条一样人眼里普一般通的溪水,写得像一位可爱的女孩,顽皮的小孩。
我们就带着一双去发觉苏雪林笔下语言杰出的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在近溪水,去看夏天绿树丛林中小溪的舒缓清亮,去感受秋天小溪暴涨后的一泻千里和水石激荡的壮观场景。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抽查学生的预习、积存词语的情形,完成课后的积存部分:
1〕正音:篙〔gāo〕楸(qiu) 靛(dian) 涎(xian) 嗔(chen)
2〕明白得以下词语的意思:
娟娟——美好的模样;靛——深蓝色;涎着脸——作出涎皮赖脸的模样;嗔——怒;动气。
2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7-1999〕,原名功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天婴、杜苦等,安徽省太平县人,生于浙江瑞安。
曾留学法国学习艺术,后回国在几所大学任过教授。
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讲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讲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讲«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等。
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假设干写景外,多为记人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
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尽管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
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假设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
3 齐读课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1〕文章要紧写了几个季节的溪水?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颜色的?分不用一个词概括。
夏天:深蓝色;愁闷、沉闷;
秋天:深靛色;爽朗、欢乐。
〔初步讲明文章运用色彩词的表达成效〕
2〕文章要紧写了哪个季节的溪水?
3〕课文是从哪几个场景来描写秋天的溪水的?请分不给它们取个小标题。
〝溪水恶作剧〞〝水石相斗〞
总结课文结构:
全文共12节,分为两个清晰的层次:
1-2节写出夏天走进树林,看到温柔得像女孩般可爱的溪水及她水势舒缓地在林间流淌的情形;
3-12节写出了秋天水势浩荡、顺流而下的情形。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要段落,层次分明地刻画了〝溪水恶作剧〞和〝水。